长征期间,有一位公认最小的红军叫向轩,他是开国元帅贺龙的外甥,被誉为湘西双枪女英雄贺满姑的儿子,建国后他被授予了什么军衔? 向轩是湖南人,出生于1926年。那是革命刚起步的年代,也是革命最艰难的时期,革命的火苗风雨飘摇,贺家却迎难而上,在桑植县扛起了革命的大旗。 向轩的母亲叫贺满姑,向轩出生的那一年,贺满姑已经跟随哥哥贺龙革命10年。向轩出生第二年,贺满姑带头组织了一支游击队,出任支队长,支队司令则由姐姐贺英担任。 贺满姑虽然是女子,但巾帼不让须眉,十年革命让她历练得出类拔萃,手中的双枪更是百发百中,令敌人闻风丧胆。 次年,贺龙奉命回桑植领导起义,随后率领主力部队东进,桑植成为游击队坚守的大后方,同时也成为敌人反扑的主要对象。 彼时,桑植投身革命的年轻人很多,主力部队东进以后,桑植的革命家属遭到敌人的残酷迫害,死伤无数。敌人不仅迫害革命家属,还集结重兵“围剿”游击队,贺满姑与贺英率领游击队与敌人周旋,期间将向轩三兄妹带在身边。 彼时的向轩年仅两岁,却已经开始跟随游击队四处奔波,经历生死考验。随着敌人“围剿”的力度不断加大,游击队的处境愈发艰难,最困难的时期出现了叛徒,游击队的行踪暴露,反动团防张恒如部对贺满姑发起突然袭击,猝不及防之下,贺满姑寡不敌众,不幸落入敌人之手,向轩三兄妹也随之进入魔窟。 贺满姑是老革命,意志坚定,信仰忠诚,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始终坚贞不屈。只不过,向轩三兄妹年纪这么小,实在是无辜,贺英不断寻求营救三个孩子的机会,终于买通了监狱看守,得以救出向轩三兄妹,但贺满姑无论如何也没能救出。 由于贺满姑宁死不屈,逐渐消耗光了敌人的耐心,敌人对贺满姑无比痛恨,竟然将贺满姑五花大绑在木架山,一刀一刀的割肉泄愤。贺满姑在敌人的酷刑中壮烈牺牲,敌人却仍不满意,竟然砍下贺满姑的头颅挂在城门示众。 当地百姓见状无不悲痛,却碍于敌人的残暴不敢有所行动,直至深夜才冒死取下了头颅,重新与遗体缝合后下葬。 幼小向轩失去了母亲的庇护,从此跟随贺英生活。贺英没有孩子,对妹妹的孩子视如己出,让向轩仍然保留了一份“母爱”。然而,无论是贺满姑爷好,还是贺英也罢,她们都是革命时期的奇女子,哪怕是牺牲也要坚持革命事业。 因此,向轩虽然跟着贺英生活,但生活方式几乎没有改变,仍然是跟随游击队南征北战。当时的革命形势实在是太恶劣了,敌人的反扑一波接着一波,游击队终于在一次作战中,再次陷入了覆灭的巨大危机。 在这次作战中,贺英亲自带着向轩突围,期间腿部不幸中弹,随后腹部又中了两枪。贺英自知难以活下去,遂将手中的包袱丢给向轩,让他快跑。 向轩当时只有7岁,却因为自幼在游击队生活,对战斗并不陌生。他跟着贺英生活数年,大姨贺英早已经被他视为母亲,如今贺英临终嘱托,令他悲痛欲绝。 向轩含泪打开包裹,发现里面有5块银元,2枚金戒指,还有一柄小巧的手枪。这把手枪向轩不陌生,因为他跟随贺英生活这几年,贺英不忙的时候就会教他打枪,用的就是这把枪。向轩虽然很快就学会了射击,但贺英除了陪他练枪时把枪交给他,练完就会立刻收回,担心他年纪小闯祸。 如今,贺英将手枪交给向轩,既是生命最后时刻的托付,也是对向轩的信任。向轩在贺英的催促下,抓起了包裹转身就朝山里跑,敌人很快也追了上来。向轩奔跑时,贺英叮嘱他带着枪去找大舅替自己报仇的话语时刻浮现在脑海,他取出了那把手枪,回头朝着追赶的敌人开了一枪! 正是这一枪,吓得敌人追赶速度不敢太快,为向轩争取了突围的时间。也是因为这一枪,向轩属于正式参加了此次战斗,成为日后被定为参军的日子。 向轩顺利找到大舅贺龙以后,留在贺龙身边继续革命。时隔两年的历练,向轩在9岁这一年已经在军中担任红二、六军团司令部通信班副班长,可谓是年少有为。 向轩当时主要负责站岗、放哨和传递情报等任务,从不出现差错。但向轩晚年接受采访时曾经回忆,他当时虽然执行任务不敢马虎,闲暇时也很调皮,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沿着稻田跑来跑去。可见,向轩虽然年少有为,但也是一个孩子,只不过在艰苦的环境下成长,只能去适应战争。 也正是在向轩9岁这一年,他跟随红军开始了波澜壮阔的长征,成为长征路上最小的红军。沼泽密布的草地,随时可能吞噬生命,食物匮乏,缺少可以饮用的水源,不知道多少战士永远留在这片草地上,而向轩却煮皮带、挖野菜、喝雪水,顽强的生存了下来。 1936年,向轩在贺龙的带领下,顺利抵达延安。向轩这一年十岁,已经懂事了,明白只有学习文化才能更好的革命。于是,向轩留在延安学习文化知识,后来随军到前线参加抗日战争,著名的宜川、宝鸡等战役中都有他的身影,他14岁就已经担任358旅警卫连任副连长。 向轩征战半生,身上一共负伤26处,几乎遍布全身,右眼几乎失明,晚年时仍有弹片留在体内。1955年,向轩被授予中校军衔,5年后晋升上校,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祖国。同时,也向贺家满门忠烈致以崇高的敬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