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专家:投降不是因为美国的原子弹,而是因为苏联发的1个公告。所有人都以为,当年二战压垮日本的最后一根稻草,就是美国,因为它投向日方的两颗原子弹。实际上并不是,压倒日本的其实苏联,为何这么说呢? 日本当时心里打的算盘精得很,1945年5月德国投降后,日本已经成了孤家寡人,但军方还在喊着“本土决战”的口号。他们不是真觉得能打赢,而是想找个台阶下,这台阶还得靠苏联来搭。 早前日苏两国签过《苏日中立条约》,日本一直把苏联当成“救命稻草”,认定苏联能从中调停,帮他们跟美英谈条件,保住天皇制,再留点殖民地,哪怕丢了中国东北也认了。 7月26日《波茨坦公告》出来,要求日本无条件投降,日本内阁压根没当回事,他们甚至故意拖着不回应,就等着苏联出面斡旋。铃木贯太郎内阁还偷偷派了特使去莫斯科,结果碰了一鼻子灰。 可即便这样,日本军部还抱着幻想,觉得苏联不至于真动手,毕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 8月6日,美国在广岛投下原子弹,当场炸死十几万人,但日本军方立马封锁消息,对外只说“少量伤亡,尚可坚持”,还在忽悠民众搞“一亿玉碎”。陆军大臣阿南惟几甚至在内阁会议上拍桌子,说本土还有几百万兵力,大不了跟盟军拼到底。那时候的日本,还没到真正认输的地步。 转折点出在8月8日晚上,苏联突然通过电台发布公告,直白地说要废除《苏日中立条约》,第二天正式对日宣战。这公告不长,却像颗炸雷劈在日本内阁头上。他们最担心的事情成真了,唯一的调停希望彻底没了,而且还多了个最可怕的对手。 日本当年的战略布局里,关东军是绝对的核心,这支号称“陆军精锐”的部队屯在中国东北,有70万人,还带着伪满的20万伪军,手里握着号称“东方马其诺防线”的筑垒工事。 日本本来盘算着,要是本土守不住,就退守东北跟苏联周旋,实在不行还能往朝鲜跑,可苏联早就摸透了关东军的底细,中国情报人员阎宝航之前把关东军的部署、要塞位置全送给了苏联,苏军连他们的弹药库在哪都门清。 8月9日凌晨,也就是苏联公告生效的当天,174万苏军带着3400多架飞机、5500辆坦克,分三路扑向东北。外贝加尔方面军直接越过大兴安岭,远东第一方面军在原始森林里开出坦克通道,远东第二方面军强渡黑龙江,三路大军像铁钳子一样往中间夹。关东军那些号称“永久要塞”的工事,在苏军的重炮和坦克面前根本不堪一击。 这时候美国在长崎投下了第二颗原子弹,但日本军部的注意力已经全被东北的战局拽走了,他们最倚重的关东军,仅仅几天就被打垮了。8月10日那天,日军大本营急着把驻朝鲜的部队调给关东军,可刚动起来就收到消息,牡丹江防线破了,苏军已经往长春冲了。 更让日本崩溃的是战略上的彻底破产,之前他们还想“以战求和”,靠本土决战逼美国让步,靠苏联调停争取体面。现在苏联参战,意味着他们要同时面对美英苏中四大国,本土随时可能被两面夹击。关东军一垮,连退守的后路都没了,手里再也没有谈判的筹码。 日本内阁连夜开御前会议,之前喊着“玉碎”的陆军将领全蔫了,天皇裕仁翻着前线发来的电报,关东军伤亡数字每小时都在涨,短短一周就损失了67.7万人,其中8.3万被击毙,剩下的全成了俘虏。他对着大臣们说:“关东军完了,再打下去,恐怕连天皇制都保不住了。” 8月14日,日本终于决定接受《波茨坦公告》,有人翻出当时的内阁会议记录,里面提原子弹的次数屈指可数,反而反复出现“苏联参战”“关东军覆灭”“调停无望”的字样。说白了,原子弹炸碎了日本民众的抵抗信心,但苏联的公告和随后的军事打击,彻底摧毁了日本军部的战略根基。 后来解密的苏联档案也印证了这一点,华西列夫斯基元帅在回忆录里写,日本其实早就在找投降的机会,但一直抱着苏联的幻想不肯松口。直到那份宣战公告发布,他们才明白再也没退路了。关东军的迅速溃败更是给了他们最后一击,连最精锐的部队都扛不住,本土决战纯属空谈。 所以说,美国的原子弹确实加速了进程,但真正压垮日本的,是苏联打破他们所有幻想的那纸公告。这公告不仅断了他们的调停念想,更跟着一场摧枯拉朽的军事打击,让日本彻底看清了败局已定的现实。那些还在硬撑的军国主义者,这下连自欺欺人的底气都没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