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18岁当上师政委,1955年大授勋时怒撕肩章,余生再也没穿过军礼服 段苏权1916年7月出生在湖南茶陵一个普通农民家。那时候家里穷得叮当响,他上完高小就辍学帮忙干农活。1926年,10岁的他就跟着当地农民武装闹暴动,闹腾几年后,1930年加入共青团,同年转成党员。1932年,16岁的他带着一群年轻人投奔红军,从红八军政治部青年科科长干起,很快就负责宣传工作,帮部队拉人头、稳军心。这家伙起步快,1933年升到红六军团宣传部长,专管思想教育和敌后动员。 1934年,红六军团从湘赣根据地撤出,段苏权被调去黔东独立师当政委,那年他才18岁。师长王光泽和他搭档,带着800多人掩护主力东进。他们的任务就是拖住敌人,在贵州东部游击,吸引火力。部队在印江、松桃、江口一带转战,坚持20多天,几次打退敌围堵。但敌人层层包围,弹药粮草短缺,最终在秀山县梅邑镇遭伏击。段苏权右脚踝中弹,骨头碎裂,部队损失惨重,王光泽被俘牺牲,大部分战士阵亡或失踪。 负伤后,段苏权没法跟队,只能藏在当地农民李木富家养伤。组织以为他牺牲了,还开过追悼会,把他算进烈士名单。1935年春,他装成乞丐,一路乞讨9个月回湖南老家。三年里,他在家乡低调生活,甚至娶妻生子,继续学点文化知识。1937年9月,得知红军改编八路军,他辗转到太原八路军办事处,找到老领导任弼时,重新归队。组织调查后,让他去延安抗日军政大学深造。 抗日战争打响,段苏权毕业后先当平北军分区政委,后来升冀热察军区司令员,负责华北根据地建设。他带队开辟抗日区,组织群众支援前线,打击日伪军。1945年后,内战爆发,他调到热河军区司令员位置,指挥部队在东北作战。1946年,冀热察军区扩大,他继续稳住后方。1948年,辽沈战役中,他任东北野战军第八纵队司令员,任务是围攻锦州外围。但在占机场时,他犹豫请示上级,没及时行动,导致敌人空运增援,事后挨了批评,这事成了他履历上的污点。 抗美援朝开打,段苏权1950年奔赴朝鲜,任志愿军空军第一副司令员兼空二军军长。他指挥空军部队掩护地面作战,对抗联合国军飞机,总结了不少空战经验。回国后,他转到福州军区副司令员岗位,管后勤和训练。1953年,组织审了他的掉队历史,当时没大问题。但1955年9月27日,中南海怀仁堂大授衔,他只得了暂授少将。原因是1934到1937年失联三年,加上辽沈战役那次失误,影响了评定。同期很多人得中将,他觉得不公。 授衔仪式上,上千开国元勋齐聚,气氛热烈。段苏权领到肩章后,当场扯下来扔掉,还说以后绝不穿军装。战友劝他,他也没听,从那起真就没再碰过军礼服。这事在军内传开,大家知道他受了委屈,但组织决定也没法改。他没把情绪带到工作,继续干活。1963年,他被派到老挝帮建党建军,借鉴国内经验,推动当地土改和后勤建设。1964年,经越南入境,带队调研乡村,解决农业落后问题。 在老挝期间,印支战争升级,美军轰炸频繁。段苏权组织工作组住山洞,设倒运站保障供应,效仿抗美援朝办法,用人力车轮换运粮。这套方法不只帮了自己,还给当地同志借鉴。1964年8月,他回国参加外事会议,毛主席合影时把他安排身边。周总理宴请时,也让他坐近,引用马援故事鼓励大家。之后,他又请缨去前线,帮老挝解决军事难题。1967年回国,继续在军区任职。 1972年,段苏权调任军校副校长,后来又去军事学院当政委。他一直兢兢业业,教书育人,带出一批军官。1983年,他重访秀山,找到李木富等恩人,当时李木富86岁。次年,当地县委表彰这些农民,送“红军的亲人”匾额。1988年,段苏权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认可他一生贡献。但他从没忘掉授衔那事,到晚年身体不好,提出离休。 1993年9月28日,段苏权因脑溢血去世,享年78岁。临终前,他叮嘱家人,下葬别穿军装,用中山装代替,骨灰盒盖党旗。追悼会上,任弼时夫人陈琮英出席,说起长征时为他开追悼会,他乞讨归队,一生吃了不少苦。这位唯一生前被开追悼会的将领,就这么走了,留下对军衔的抗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