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重庆军统监狱里,戴笠声嘶力竭地喊着:“继续打!打到她开口为止!”,他面前是一个双手被反铐在铁架上的女孩。女孩全身血肉模糊,但目光坚毅,不发一声,只有此起彼伏的鞭打声在屋里回荡…… 1921年,张露萍生于四川崇庆县教师家庭,原名余薇,自幼受父亲进步思想影响,常听长辈讲述家国大义。 1935年,14岁的她目睹红军过境,战士们纪律严明、救苦济贫的模样,在她心中埋下革命种子。 1937年抗战爆发,她积极参与校内抗日救亡运动,街头演讲、发放传单从不缺席,次年便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9年,组织察觉她机智果敢,且熟悉四川方言便于隐蔽,派遣她化名张露萍赴重庆执行潜伏任务。 她凭借优异表现考入军统电讯总台,成为报务员,这份工作让她直接接触核心机密,也让她面临巨大风险。 入职后,她暗中观察筛选,很快联络上张蔚林、冯传庆等6名有进步思想的同事,组建“军统电台特支”。 这个秘密支部制定严格传递流程:她将截获的密码本、电台频率等情报加密后,由交通员通过买菜、送文件等名义转交组织。 1940年初,军统计划对陕甘宁边区实施“闪电情报战”,派遣携带新型电台的特务小组潜入,戴笠亲发电报部署。 这份标有“绝密”的电报刚由张露萍接收,她便冒险记下关键信息,连夜加密传递,为我方争取宝贵时间。 我方依据情报精准布控,将特务小组全部抓获,截获电台3部、情报底稿数十份,彻底粉碎此次破坏行动。 此次行动让延安掌握了军统新型电台的技术参数,为后续反侦察工作提供重要支撑,这是她潜伏期间的关键贡献之一。 同年3月,她截获军统拟对重庆地下党组织进行大规模搜捕的名单,及时传递出去,使12名同志提前转移,免遭逮捕。 她还利用职务便利,记录军统各地电台部署位置、联络规律,整理成《军统电台分布手册》上交组织,成为我方无线电侦察的重要资料。 潜伏工作如走钢丝,1940年6月,意外发生。 支部成员张蔚林因电台真空管损坏被诬陷,年轻的他慌乱中逃跑,戴笠下令彻查,特务在其宿舍搜出记录支部成员信息的记事本。 敌人迅速伪造“兄病重,速返”的假电报,此时组织“就地隐蔽”的预警尚未送达,张露萍刚抵重庆火车站便被捕。 狱中,她首要考虑的是代号“四德里”的联络点安全,观察到看守所长毛列贪利,便以50元钱和“家事纸条”为饵,让其传递撤离暗号。 联络点同志及时转移,戴笠怒杀毛列,却也错失了进一步破坏地下组织的机会,这是她被捕后为组织作出的最后贡献。 戴笠见利诱不成,设下“假释放”圈套,派特务跟踪,妄图揪出更多同志,她识破后言行如常,让跟踪者一无所获。 酷刑随即而来,鞭子抽打、辣椒水灌喉、老虎凳施压,她全身血肉模糊,却始终紧闭双唇,更在戴笠亲自审讯时怒斥其“残害同胞”。 她在狱中坚持传播革命思想,鼓励难友坚守信仰,即便被单独关押,也用指甲在墙壁刻下“坚持到底”的字迹。 1945年7月14日,24岁的她被押往松林坡刑场,沿途高声呼喊革命口号,用生命诠释了对信仰的忠诚。 她潜伏期间传递的情报,不仅多次粉碎敌人破坏行动,更让我方掌握了军统电讯系统的核心机密,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无线电侦察工作奠定基础。 她组建的秘密支部,成为抗战时期我党在军统内部最成功的潜伏组织之一,其运作模式为后续潜伏工作提供了宝贵经验。 后来张露萍被追认为革命烈士,遗骸安葬于重庆红岩革命烈士陵园。重庆建有张露萍烈士纪念馆,其事迹被编入党史教材和中小学德育读本。 她的“坚贞不屈、舍生取义”精神被纳入红岩精神体系,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素材,每年有大量群众前往纪念馆缅怀,传承其革命信仰。 信息来源:《有书》官方账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