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71岁农户23年前响应号召种下300亩杨树,成材后却被纳入保护区禁止采伐,一分补助也没有给农户!农户:“上哪里说理去!我20多年的投入,100多万白搭了!”官方回应:正积极协调此事! 这位白发苍苍的老农,名叫王殿文(化名)。23年前,村里号召绿化荒坡,说种杨树既能固沙防沙,成材后还能卖钱补贴家用。彼时50岁的他,东拼西凑借了20多万,又带着家人起早贪黑开垦荒地,一棵一棵栽下300亩杨树苗。春去秋来,幼苗长成参天大树,可他没等来丰收的喜悦,却等到了“林地划入生态保护区,禁止采伐”的通知。 这23年里,他像照顾孩子一样呵护树林:天旱时拉水灌溉,病虫害时蹲守喷洒药剂,冬天还要防范火灾。为了这片林,他没外出打工,没给儿女多留积蓄,把半生心血都砸了进去。如今树能卖钱了,却不能砍,100多万的投入打了水漂,老人夜里翻来覆去睡不着,对着成片的杨树抹眼泪:“我响应号召种的树,护了20多年的生态,怎么到最后就没人管我了?” 网友看完炸开了锅:“老人守着生态功臣的身份,却落得血本无归,这太寒心了!”“生态保护没错,但不能让老实人吃亏啊!”其实这事戳中了很多人的痛点:我们总说要守护生态,可那些为生态默默付出的普通人,不该被遗忘。 老人的杨树,如今是保护区里的绿色屏障,净化空气、涵养水源,惠及一方百姓。他的付出不是“白搭”,而是实实在在的生态贡献。生态保护和个人权益从来不是对立面,不能让“响应号召”的人寒了心,更不能让“守护生态”的善举被辜负。 官方回应“积极协调”,网友们都在盼着一个公平的结果:要么给予合理补偿,要么找到不破坏生态的替代解决方案。毕竟,不让老实人吃亏,才是最朴素的公平;尊重每一份付出,才能让更多人愿意为公益挺身而出。 你觉得该如何平衡生态保护和农户权益?欢迎在评论区说说你的看法,一起为老人发声,盼一个圆满结局~生态功臣盼公道 杨树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