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美国人开始羡慕中国制度了。有美国学者这么概括:美国是资本控制国家,国家听资本

月鹿一鹿前进 2025-11-13 10:50:35

现在美国人开始羡慕中国制度了。有美国学者这么概括:美国是资本控制国家,国家听资本的,中国则是国家控制资本,资本听国家的。这是没错的,但问题的关键是,为何中国能够做大让资本听命于国家的。 众人热议中美一大显著差异:于美国,资本对国家影响深远;在中国,国家似在引导资本走向。这种差异体现了两国不同的经济发展逻辑与治理模式。 然而,此类引导绝非凭借简单的行政指令达成。它需更为精巧、灵活且契合实际的方式,方能切实发挥效用,推动事物朝着预期方向发展。 它宛如一套精密复杂的工具,于市场规则的框架内,赋予资本以双重能力,使其既能在逐利之途斩获收益,又能为全社会的发展贡献力量。 在这套工具箱之中,首要功能便是为资本指引前行的方向,犹如在茫茫商海为船只标定航线,助力资本在复杂的经济环境中找准目标,稳健前行。 比如十多年前,新能源汽车在深圳车展上还是个无人问津的边缘角色。 但国家把它定为未来的方向,持续规划投入,结果今天中国的年产量冲到千万辆,占了全球市场的大头。 类似的思路也用在了中欧班列上。最初谁也说不准这事儿能不能成,但国家主导搭建起框架,把线路规划好,私人资本一看路铺好了,自然就愿意跟进投资物流和配套设施,一条跨国经济动脉就这样活了起来。 此种做法与德国的行事风格大相径庭。德国向来有着其独特的行事模式与准则,而此做法与之相较,差异显著,凸显出截然不同的特点。 德国有很多实力强劲的“隐形冠军”企业,工业底子非常厚。可一旦面临像绿色能源转型这种需要巨量资本集中发力的大变革,分散的利益集团就很难拧成一股绳,统一行动。 光有方向还不够,资本天生怕风险。所以工具箱里的第二件法宝,就是帮资本分担早期风险,把一些看着难啃的骨头,变成能赚钱的好项目。 芯片就是最典型的例子。此研发项目周期冗长,耗费巨资,风险极高。与之相比,资本更倾向于投身房地产、金融等领域,因其能迅速获利,满足逐利之需。 为了改变这个局面,科创板应运而生,它最关键的一条政策,就是允许还没盈利的硬核科技公司上市融资。 这个口子一开,逻辑就全变了。当资本拥有安全的退出通道,便会有恃无恐地为从事国产GPU研发的沐曦、摩尔线程等企业注入资金,助力它们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足,开拓属于自己的天地。 同样的故事也发生在广袤的农村。资本不会自发大规模地跑去乡村,因为回报太慢了。于是,国家拿出“种子”补助金,设立乡村产业基金,先搭好台子。 在浙江安吉,资本进来后,把白茶做深加工,还搞起了茶旅融合的线路,当地农民靠茶叶、导游、民宿,收入渠道一下子多了起来。 在贵州黔东南,资本投入生态养殖,让村集体的收入直接翻了倍。你看,国家先把最难的第一步走了,资本进来就能安心赚长久钱,顺便还带动了共同富裕。 诚然,资本一旦开启运作的征程,便需有规则加以约束。如同脱缰之马需缰绳羁勒,资本在前行途中,规则是保障其有序驰骋的必要条件。 工具箱里最不能少的,就是维护秩序的“裁判哨”,既要划出红线,也要守住底线。 2022年底,很多人都记得退烧药布洛芬突然短缺。国家立刻向药企派驻“特派员”,不是去下命令,而是去协调解决原料运输、增加包装线这些生产瓶颈。 企业也全力配合,不涨价,优先保供,几周内日产量就从几百万片暴增到1.9亿片。 这种做法在疫情期间保供口罩时也用过,政府协调员进驻工厂确保24小时运转,最终把口罩出厂价稳稳压在1元以内。 除了应对危机,更重要的是维护市场公平。比如前些年,一些互联网平台搞“二选一”排他性竞争。 对阿里巴巴那张182亿的罚单,与其说是惩罚,不如说是给所有平台划下了一条清晰的“安全线”,告诉大家公平竞争的底线在哪里。 有意思的是,罚单落地后,阿里股价反而上涨了,市场需要的就是这种确定性。 这种思路并非凭空而生,实则蕴含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其渊源可追溯至往昔岁月,在漫长时光中逐渐沉淀、传承,有着不可小觑的历史根基。 汉代推行盐铁专营之策,其根本目的在于防范民生必需物资落入豪商大贾掌控。 盐与铁,关乎百姓生计,此举旨在维护市场秩序,保障民生安稳。今天对那些哄抬药价的企业严厉处罚,追究到个人,也是同样的道理。 对比之下,美国硅谷银行把储户的钱拿去高风险投资,最终在48小时内闪电破产,就是监管缺位酿成的苦果。可见,一个响亮公正的“裁判哨”,对金融安全和普通人的生活是多么重要。 参考资料:1.美学者:也许我们应该更多地学习中国,而不是对其成功视而不见——环球时报新媒体 2025-06-08 06:31 2.今年前11个月国开行向中欧班列项目发放贷款41亿元——2024-12-18 来源:新华财经

0 阅读:79

猜你喜欢

月鹿一鹿前进

月鹿一鹿前进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