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消息传来, 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再出重拳 11月9日,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正式签署新一轮对俄制裁令,将多名“参与掠夺被占乌克兰地区的俄罗斯政府成员”、俄罗斯军事情报部门人员列入黑名单,俄罗斯总统特别代表基里尔·德米特里耶夫也在其中,乌方同时呼吁国际社会联手扩大对俄施压。(光明网) 见过不少冲突中的制裁操作,这次乌方的名单真有点“反常规”。德米特里耶夫从不是高调的鹰派,他掌舵的俄罗斯直接投资基金(RDIF)表面做着跨国投资,实则早就在乌东被占地区偷偷布局能源和农业资源。去年到现在,该基金主导的“俄粮出口计划”,已经运走了赫尔松地区近三成的粮食产量,这正是乌方“掠夺”指控的核心,只是没把话说透。 更值得琢磨的是,十月下旬德米特里耶夫访美时,还主动提过“可以讨论乌克兰安全保障”,甚至暗示RDIF愿意退出部分被占地区项目。这种看似缓和的姿态,在泽连斯基眼里就是“分化术”。现在乌克兰国内呼吁和谈的声音越来越多,泽连斯基必须用强硬制裁堵住“妥协论”,更要向西方证明自己不会轻易让步。 谁都清楚,制裁这把刀从来都是双刃剑,但泽连斯基现在真的没得选。欧盟第19轮对俄制裁是通过了,却把能源领域的关键条款延后6个月,说白了就是怕伤到自己的利益。美国那边更微妙,特朗普取消美俄领导人会晤后,对乌援助的审批速度明显慢了下来,泽连斯基只能凭着“反俄硬动作”,去撬动西方的钱包。 德米特里耶夫被制裁,还有个容易被忽略的关键。他的RDIF是俄罗斯为数不多能绕开部分国际制裁的资金渠道,乌方这次精准打击,其实是想切断俄罗斯在被占地区的“经济输血线”。毕竟光靠军事占领撑不起长期控制,没有资金和资源运作,这些地区迟早会变成“烫手山芋”。 但现实就是这么骨感。俄罗斯早就对这种制裁见怪不怪,11月1日刚把乌克兰总理、财长列入黑名单,现在无非是“你加一个,我补一个”的循环。更关键的是,RDIF在中亚、中东的合作项目还在正常运转,俄罗斯完全能通过这些渠道弥补损失,乌方的制裁效果恐怕要打对折。 最让人揪心的还是普通民众。赫尔松的农民看着自己种的粮食被运走,俄罗斯的小商户因为制裁进不到货,两边的人都在为这场冲突买单。所谓的“制裁清单”上,每一个名字背后都是实实在在的利益博弈,可没人去问问那些流离失所的人,他们想要的从来不是黑名单,而是能安稳过日子的家园。 其实这场制裁的本质,就是泽连斯基的“生存博弈”。对内要稳住民心,对外要拿到援助,对俄要展现强硬。但博弈的代价,终究要由普通民众承受。国际社会的呼吁再响亮,也不如多做些实事。比如打通人道通道,比如推动真正的外交谈判,而不是在制裁名单上互相添名字。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