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格医药是否值得投资【三季度财报分析】
2025年前三季度:营收502.59亿,同比还降了0.82%,但归母净利润10.20亿,同比涨了25.45%,毛利率29.16%,同比下滑25%,ROE只有4.89%,这盈利增长看着好看但质量不行,净利润涨得比营收快主要是靠投资收益和控制费用,毛利率下滑、ROE还不到5%,远低于15%的优秀标准,说明主业赚钱的韧性不够;
现金流方面,经营现金流同比改善了28.36%,但货币资金只够覆盖65.62%的流动负债,而且应收账款占净利润的352.26%,现金流结构太脆弱了,虽然经营现金好点了,但不够还短期债务,应收账款这么高占用大量资金,回款风险特别大,完全违背了“现金为王”的原则;
资产负债这边倒还行,资产负债率仅仅14.16%,流动比率2.16,速动比率2.15,有息负债率也低,财务结构挺稳健,接近“堡垒式资产负债表”,但应收账款的风险还是没解决;
资产效率就差远了,总资产周转率才0.17次,应收账款周转率3.61次,ROE在行业里也偏低,这么大的投资没能高效给股东创造价值。
总体来说,泰格医药就是个低效的“盈利修饰器”,表面净利润增长掩盖了营收下滑、毛利率压缩、资产效率低的真实风险。
经营情况分析:
泰格医药的联合创始人叶小平是牛津博士,和曹晓春在行业里干了20多年,还推动了全球化布局,但曹晓春2020年套现过5.5亿,今年又收购了日本Micron,激进并购加上历史套现记录,让人觉得风控意识可能不太够。
资本配置方面,公司并购挺频繁,比如买过方达医药、北医仁智这些,商誉堆得挺高,但2024年的ROIC才1.82%,投资回报率太低了;给股东的分红也不稳定,现金流大多用在扩张上,没想着提升本来就只有4.89%的ROE,
总结说,管理层在追规模上挺积极,但在提升盈利质量和股东回报上就不够理性,资本配置更像是“追热点”,而不是创造价值。市盈率(TTM)约82倍,市净率约1.86倍,比行业平均的20-30倍高太多了。看安全边际的话,考虑到它的财务风险和周期特性,现在的估值完全没为需求坍塌和坏账危机留缓冲,安全边际都是负的。目前看来,市场现在对它太乐观了,还抱着“创新药叙事”不放,完全忽视了财务风险,而且投资者还高估了CRO行业的护城河,低估了竞争恶化的速度。
芒格视角总结:
泰格医药在CRO领域确实有网络优势,顺周期的时候或许值得看看,但这门生意看着是弱周期,实则盈利特别脆弱——ROE低、现金流紧张、护城河还得持续烧钱维护,而且管理层在资本配置上也不够理性,比如应收账款都占净利润352.26%了还搞激进并购。当前82倍的PE简直荒谬,完全没为融资环境恶化和回款失败提供任何缓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