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8日,日本首相高市早苗昨日向中国发起了前所未有的挑衅,说在特定情

士气沉沉 2025-11-08 21:22:55

2025年11月8日,日本首相高市早苗昨日向中国发起了前所未有的挑衅,说在特定情况下“使用武力”也“可以想象”,说“使用战舰”也“可以想象”,说“在存亡危机事态下”出动自卫队也“可以想象”。 日本这般疯狂增加防卫预算,加速导弹量产,其野心昭然若揭,扩充军备就是想在地区事务中谋取更多话语权,可这必然打破地区军事平衡,给周边带来不安。 这种危险行径一旦得逞,日本可能重蹈历史覆辙,给世界带来灾难。 日本与美国进行军演,表面是提升协同作战能力,实则是在给地区局势拱火,这不仅加剧了紧张氛围,也让日本沦为美国亚太战略的棋子。 要理解这番话的分量,就不能只看言论本身,得看看日本做了什么。这些年,日本的防卫预算像是坐上了火箭,一路飙升,早已突破了占GDP1%的传统红线,正朝着2%的大关猛冲。 这笔钱花在了哪里?答案很明确:进攻性武器。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远程导弹的量产和部署计划。比如,他们正在大力发展的“12式陆基反舰导弹”增程型,射程被大幅提升,其目标早已超出了传统的“自卫”范畴。 说白了,这就是在打造一支能够“先发制人”的打击力量。这种从“专守防卫”到“拥有反击能力”的转变,本身就是对战后秩序的一次根本性挑战,而高市早苗的言论,不过是给这个早已启动的军事引擎,公开踩下了油门。 那么,她口中的“存亡危机事态”又是个什么概念?这个法律术语本身就充满了解释的空间。过去,人们普遍认为这指的是日本本土直接遭受攻击。 但现在,这个概念的边界正在被刻意地模糊和扩大。一些日本政客和战略学者不断暗示,如果周边地区发生冲突,特别是影响到日本的能源生命线和海上贸易通道时,就可能被定义为“存亡危机”。 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日本要拼命强化西南诸岛的军事部署,为什么他们的战舰和飞机活动范围越来越远。这就像是在下一盘大棋,通过重新定义“危机”,为未来军事介入地区事务预设一个看似“合法”的借口。这种文字游戏,玩得让人心惊。 当然,日本的这些“大胆”举动,背后总少不了美国的身影。近年来,日美联合军演的规模和频率都在刷新纪录。像“利剑”这样的大规模演习,早已不是简单的防御演练,而是越来越侧重于夺岛、联合反舰等极具进攻性的科目。 美国乐于看到日本在亚太地区扮演更积极的军事角色,这完全符合其“印太战略”的需要。日本则借此机会,不断突破自身军事发展的瓶颈。 但这种“协同”的背后,是一种不对等的关系。日本越是深度融入美国的作战体系,其战略自主性就越是受到削弱,更像是一枚被推到前台的棋子。 美国在后面拱火,日本在前面冲锋,一旦局势失控,最先承受代价的,恐怕还是日本自己。 这种种危险行径,自然会让周边国家高度警惕。历史的记忆并不会轻易褪去,一个正在加速挣脱和平宪法束缚、大规模扩充军备的日本,很难不让人联想到它曾经给世界带来的深重灾难。 尽管日本政府一再强调其军事发展的“防御性”和“和平目的”,但当战舰的炮口可以随意“想象”着对准别人,当导弹的射程足以覆盖邻国首都时,任何解释都显得苍白无力。 地区军事平衡被打破,带来的不会是安全,而是更加激烈的军备竞赛和难以预测的摩擦冲突。这条路,究竟是在走向真正的“国家正常化”,还是在重蹈历史的覆辙? 或许,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答案。对于高市早苗的这番言论和日本的未来走向,你又有什么看法呢?

0 阅读:2
士气沉沉

士气沉沉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