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为抹黑中国,连父母也不肯放过,结果在澳洲参加反华游行时,竟被当地警方误认为针对

经略简料 2025-11-08 16:17:44

她为抹黑中国,连父母也不肯放过,结果在澳洲参加反华游行时,竟被当地警方误认为针对澳洲,于是毫不留情地把她揍了一顿,而她现在的下场也大快人心。 许秀中的故事,讲到底其实很简单,就是一个符号,一个关于个体迷失如何被地缘政治这台大机器精准捕获、打磨成利器,最后在价值耗尽后被无情丢弃的完整样本。 她的人生起点本是顺风顺水,手里握着一副旁人羡慕的好牌。 她是甘肃嘉峪关银行职员家庭的独生女,自小就背负着父母 “望女成凤” 的全部期许,被寄予了沉甸甸的期待。 家里几乎倾尽所有,让她从小穿梭在奥数、小提琴和英语辅导班之间。天赋加努力,让她在12岁就拿到了奥数奖。 这种高压下的“精英教育”模式,可能也早早埋下了种子,一切都围绕着技能和成绩,却或许忽略了品德和价值观的塑造。 有人说,她中学时就显得有些孤僻和虚荣。 对她而言,人生真正的转折,始于中国传媒大学的校园。这位曾经的尖子生,在一个人才济济的地方忽然失去了优越感。 内心的不平衡,成了她日后行为的一大驱动力。 不久,她就离开了学校,有人说她是退学,也有人说她是去留学,但目的地是明确的——澳大利亚。 到了澳洲,为了寻求新的存在感,她似乎找到了一条“捷径”。在酒吧里讲脱口秀,她发现,编造段子来嘲讽自己中国人的身份,能最快地换来关注和掌声。 这条路一旦启程,便很难再折返,往后的每一步都只能朝着前方。 没过多久,一个名为 “澳大利亚战略政策研究所”(ASPI)的机构就看中了她,向她抛来了橄榄枝。 这个据称背后有美国政府和军火商资金支持的地方,把她从一个街头表演者,包装成了一个所谓的“新疆问题专家”,一个专职的“反华炮手”。 她的研究方法堪称一绝:本人从没去过新疆,全凭坐在办公室里解读卫星地图。 在她的一番“创作”下,养老院的围墙、学校的操场,都成了所谓的“拘留中心”。 那份声名狼藉的《待售的维吾尔族人》报告,正是这般处心积虑炮制而成。它满纸谎言,妄图混淆视听,却终究掩盖不了其恶意抹黑的丑恶本质。 这份报告的影响力超乎想象,它直接成了H&M、耐克这些国际大牌抵制新疆棉的“依据”,给中国的国家形象和相关产业造成了实实在在的损害。 为了巩固自己的人设,她甚至公开宣称,父母对她的培养,不过是“计划生育”政策下的一种“被迫投资”。 这番话,让她与家庭彻底决裂。父亲彻底与她断绝了所有联系,母亲更是心寒至极,再也不愿与她相见。 然而,当一个人的价值完全建立在谎言和攻击之上时,崩塌是迟早的事。 先是海外记者曝光她私生活混乱,吸毒、参加淫乱派对,面对指控,她只轻飘飘地回了一句“这是合法的个人隐私”。 正是她的虚假操作,让一些澳洲媒体也转变态度,公开表示她 “不值得信任”。 去年,她组织了一场反华游行,结果却成了她命运的滑稽注脚。澳洲警察大概是没搞清楚状况,把她的队伍当成了别的麻烦,直接用警棍和催泪瓦斯一顿粗暴驱赶。她的假发被拽掉,手指也骨折了。 最讽刺的是事后,她去投诉警察,却被警方和政府彻底无视。曾经把她捧上天的西方媒体,此时也纷纷与她切割,视其为一枚“弃子”。当她失去了利用价值,就从“斗士”变成了没人搭理的麻烦。 如今,她已是“社会性死亡”状态。在媒体圈信誉扫地,无人敢用;在海外华人社群中,更是声名狼藉。 听说她只能到处打零工维生,连名字都改成了许微其,却也无法换来新生。事实胜于雄辩,就像今年新疆的棉花出口反弹了25%,谎言终究不攻自破。 她就像一颗被精心打磨的棋子,在棋盘上发挥完作用后,就被随手丢进了垃圾桶。 这个结局,对那些想靠背叛来走捷径的人来说,或许是个再深刻不过的警示了。 信源:《中国日报网——世界观|移居海外又反华的许秀中,不过是颗棋子而已 》

0 阅读:0
经略简料

经略简料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