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第一次在我国展示出了,什么才是军事降维打击!辛亥革命最终袁世凯逼宫成功,溥仪

史鉴奇谈 2025-11-08 16:11:00

苏联第一次在我国展示出了,什么才是军事降维打击!辛亥革命最终袁世凯逼宫成功,溥仪虽然退位。但清军主力实际上是保留下来了,变成了北洋军阀集团。   这帮军队骨子里还是旧式军队那套,将领想着升官发财,当兵的只为混口饭吃,战斗力虽然比旧清军强点,但本质上换汤不换药。   真正的革命性变化,得从孙中山“以俄为师”说起。屡战屡败后,孙中山终于意识到没有一支真正的革命军,革命永远成功不了。   在苏联顾问手把手帮助下,黄埔军校办起来了,关键是办学模式全盘苏化。苏联不仅送来建校的270万银元巨款,连学员用的八千多支步枪都是苏联货轮直接运到码头的。   更厉害的是,苏联顾问把红军的灵魂——党代表制度和政治工作制度也移植了过来。这就让黄埔军校和旧式讲武堂彻底拉开了代差。   北伐战场上,这种代差直接转化成了碾压式的战斗力。北洋军虽然装备不错,机枪大炮不少,但打仗全凭军官个人经验,士兵们根本不知道为啥而战。   北伐军这边完全是新气象,连排级军官都是黄埔训练了半年的知识青年,军事理论扎实,更重要的是,每个连队都有党代表做思想工作。   苏联顾问甚至直接下到一线,用沙盘推演等新式教学法现场指导。这就好比一支有思想、有灵魂的军队,对上了一支浑浑噩噩的旧军队。   火力配置上,北伐军也占了上风。苏联援助的机枪和火炮源源不断,特别是适合近战的驳壳枪,在突击队手里成了巷战利器。   更关键的是政治工作的威力,北伐军打到哪里,政治部就把宣传做到哪里,“打倒列强除军阀”的口号深入人心。   沿途工农群众自发组织起来支援,带路、送信、运输甚至直接参战。这种广泛的动员能力,是北洋军阀完全无法想象的。   汀泗桥、贺胜桥两场硬仗,把这种军事上的“降维打击”体现得淋漓尽致。吴佩孚的北洋军凭借险要地形和坚固工事死守,要是放在过去,这种仗肯定打成残酷的消耗战。   但北伐军在苏联顾问加伦等人参与制定的作战计划下,正面强攻和侧翼迂回结合,政治攻势和军事打击并用,直接把吴佩孚的主力打垮了。开战不到一年,北伐军就从珠江流域打到了长江流域,这种推进速度在当时堪称奇迹。   回过头看,苏联带给中国革命的这场军事革命,核心不是给了多少枪炮,而是打造了一套全新的军事体系。从军校培养、政治工作到战术思想,完全是现代化改造。   十万北伐军能横扫数十万北洋军,靠的就是这套体系产生的强大组织力和战斗力。北洋军那些旧式将领到死都没想明白,为什么自己兵多枪好却一败涂地,因为他们对抗的已经是一支属于未来的军队了。   这场由苏联促成的军事“降维打击”,不仅彻底消灭了清王朝遗留的武装力量,更深远的是,它为后来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建军原则提供了最初范本。   党指挥枪、政治工作是生命线这些核心原则,都是从那时开始扎根的。可以说,苏联的援助留下了一颗种子,这颗种子最终长成了完全属于中国人民自己的、强大的人民军队。

0 阅读:29
史鉴奇谈

史鉴奇谈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