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八路军营长缴获一件日军大衣,觉得材质不错,便送给杨成武。谁料,杨成武接过一看,脸色大变:“全军戒备,准备打一场恶战”。 当时,日军正对晋察冀边区发动大规模冬季扫荡,两万多兵力分三路扑来,妄图摧毁八路军的抗日根据地。 杨成武率领的第一军分区仅有三个主力团、两个营和一支游击队,兵力悬殊之下只能智取。 他早已通过当地群众搭建的情报网络摸清日军动向,选择在雁宿崖设伏——这里两山夹一沟,狭窄的地形刚好能困住行进的敌军。 日军东路部队由辻村宪吉率领,此人是日军独立混成第二旅团的大佐,更是旅团长阿部规秀的亲信爱将,装备着完整的炮兵中队和机枪中队,气焰十分嚣张。 战斗打响后,八路军游击队按照计划边打边撤,故意示弱引诱日军深入。 辻村宪吉果然轻敌,带着部队猛追不舍,一头扎进了伏击圈。 随着信号弹升空,两侧山头上的轻重火力同时开火,日军在狭窄的山路上无处躲藏,瞬间陷入混乱。 弹药耗尽后,双方展开了惨烈的白刃战,山石都成了战士们的武器,你来我往的厮杀声震彻山谷。 最终,辻村宪吉的大队被全歼,六百多名日军葬身雁宿崖,八路军缴获了大量武器弹药,那件被营长看中的大衣,正是从辻村宪吉的尸体上搜出的。 杨成武接过大衣时,起初也只是留意到材质精良,可当他翻到内侧衣领时,目光骤然停住。 那里用汉字绣着“辻村宪吉”四个字,肩部的缎带和金色五角星更是日军大佐的军衔标识。 多年的战场经验让杨成武立刻警觉起来,他深知日军的作战习性,一旦有高级军官阵亡,必然会发动疯狂报复。 更关键的是,辻村宪吉的顶头上司阿部规秀,是日军中号称“名将之花”的中将,此人性格傲慢护短,报复心极强,刚上任不久正急于立威。 杨成武没有丝毫犹豫,当即下令部队放弃雁宿崖的战场,连夜转移并清理行军痕迹。 他知道阿部规秀必定会亲率精锐赶来,而黄土岭一带的峡谷地形,比雁宿崖更适合布置伏击圈。 战士们忍着饥饿和寒冷,在山谷两侧的高地连夜开挖工事,搬运弹药,六个团的兵力悄悄布下了一张天罗地网。 与此同时,杨成武还派出多支侦察小队,密切监视日军的动向,确保敌人能精准踏入伏击圈。 不出所料,阿部规秀得知辻村宪吉阵亡的消息后暴跳如雷,当即从张家口、保定抽调一千五百多名精锐,组成“特别攻击队”,带着山炮和重机枪气势汹汹杀来。 他一路急行军赶到雁宿崖,只看到遍地日军尸体,怒火中烧的他下令用汽油焚烧尸体,刺鼻的气味弥漫在山谷中。 随后,他不顾手下劝阻,率领部队继续追击,一心想要荡平八路军根据地为亲信报仇。 八路军的游击队按照预定计划,在前方时堵时撤,若即若离地袭扰日军。 阿部规秀被彻底激怒,完全丧失了警惕,带着部队大摇大摆地钻进了黄土岭的峡谷。 当日军全部进入伏击阵地后,杨成武一声令下,山头上的火力如同狂风骤雨般砸向沟底。 日军猝不及防,行军队形瞬间大乱,人仰马翻的惨状在狭窄谷地中不断上演。 战斗进行到下午,第一团的指挥员通过望远镜发现,峡谷东侧的一座独立小院里聚集着一群日军军官,正拿着望远镜四处张望。 指挥员立刻判断这是日军的临时指挥所,当即命令迫击炮连调整射角。 几声炮响过后,小院被硝烟笼罩,不可一世的阿部规秀当场被炸身亡。 日军失去指挥官后彻底陷入混乱,多次组织突围都被八路军击退,直到次日在敌机掩护下,残余日军才侥幸逃脱。 击毙阿部规秀是抗战以来八路军在战场上报销的日军最高级别将领,后来战士们在整理那件关键的日军大衣时,还在衣领内侧的秘密口袋里发现了一叠文件。 文件里面详细记录着日军的作战计划、兵力部署和后勤补给线路,为后续反扫荡战斗提供了重要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