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要建,不建中国将落后30年!”2016年,杨振宁曾顶着骂名,极力反对花200

且听楚楚说 2025-11-07 15:40:53

一定要建,不建中国将落后30年!”2016年,杨振宁曾顶着骂名,极力反对花2000亿建大型粒子对撞机,杨振宁指出:“就算建成,也是给外国人做“嫁衣”,不如把这2000亿元用在基础教育上,才是真正的‘钱花在刀刃上’!”中科院院士王贻芳却说:“一定要建,不建中国将落后30年。   2012年,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用大型强子对撞机(LHC)成功发现了“希格斯玻色子”,这个被称为“上帝粒子”的家伙,为粒子物理标准模型画上了句号。   全世界高能物理学家都在关注此事,而谁能更深入研究这个粒子,谁就有机会在未来几十年里引领物理学。   中科院士王贻芳得知此事,忧心忡忡,他提出要建造环形正负电子对撞机(CEPC),让中国成为“希格斯粒子工厂”。   他画出了设计图,按照他的设计,成品不仅会比欧洲LHC产生更多希格斯粒子,还预留升级为超级质子对撞机(SPPC)的可能。   唯一的缺点是成本太高,完全落地并升级可能需要超过千亿人民币。   这个方案一出,便立即遭到了杨振宁的激烈反对,他2016年发文专门批驳了王贻芳院士的方案。   中国人均GDP还不到巴西水平,上千亿投入,优先级真有那么高吗?更关键,教育、医疗、扶贫这些民生短板还没补齐,钱是不是该花在“刀刃”上?   希格斯发现虽然轰动,但CEPC的主要目标,比如寻找超对称粒子等“新物理”,目前完全是猜想,过去70年高能物理的伟大发现,对普通人生活其实没什么实际好处。 最关键的是,中国高能物理顶尖人才全球占比不到1%,对撞机建成后,90%核心成果很可能被外国科学家主导。   即便真出了诺贝尔奖,届时不过是便宜了外国人,决不能让自己人饿着肚子来帮外国人实现成就,与其砸钱做“嫁衣”,不如把钱投到量子信息、人工智能等我们能主导的领域。 王贻芳是中国高能物理的旗手,主导了CEPC项目十多年,很想建一座对撞机,他的观点是:“一定要建,不建中国将落后30年!” 王贻芳决定为对撞机打前站,他带领团队2018年完成《概念设计报告》,前年攻克了加速器关键技术,就在今年发布了《基准探测器技术设计报告》,核心技术全部自主可控。   比如AC-LGAD超高精度探测、55纳米读出芯片,都达到了世界领先,中国已经有30年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经验,CEPC不是“闭门造车”。   项目分“两步走”,先建电子对撞机,后续如科学目标没达到或关键技术(比如高温超导)没突破,可以不升级质子对撞机。   预算上,高能所历次项目超支不超过5%,有能力控住成本,即使最终科学产出有限,隧道还可以兼容重离子对撞机、加速器等,资源不浪费。   欧洲FCC、日本ILC也在争取建下一代对撞机,王贻芳说:“我们建了他们就建不了,他们建了我们就建不了。”   如果中国率先建成,未来几十年全球高能物理话语权就在中国,LHC当年带动了万维网、超导、精密制造等一大批技术突破,CEPC对撞机一旦建成,其溢出效应不可低估。   王贻芳的理想主义背后,是现实的国际竞争压力,他主张,基础科学是国家长远竞争力的基石,不能等“吃饱了”再来搞大科学。 这场争论已经持续十年,远远超出了科学圈,直接影响了中国最高层的决策。   2016年,CEPC在“十三五”规划评审中因“一票之差”落选,2019年,中科院内部评审再次以6:5被否决。   今年,CEPC团队完成了全部技术设计,项目有望重启。   这期间,欧洲、美国、日本的对撞机项目也在加速推进,国际未来加速器委员会(ICFA)把中国方案评为“不确定性最小”,但欧洲在人才、经验上依然更强。   杨振宁一派认为,基础研究经费只占总科研投入6%,远低于发达国家15%,不如先做大蛋糕,再谈结构优化。   今年10月,随着CEPC《设计报告》发布,项目进入了关键工程设计阶段。   杨振宁虽然已离世,他的警示还在耳边,千亿资金会不会打水漂,基础科学能否转化为中国的国际竞争力?   CEPC建成,中国将成为全球高能物理新中心之一,这不是空话,而随着杨老先生的逝世和中国经济的发展,项目重启的可能性越来越大了。   这场拉锯,远不止“要不要建一个对撞机”这么简单,而是整个中国社会、科技界、决策层、公众对未来的共同思考。   正如王贻芳所说:“我们建了CEPC,最坏的结果是什么?没有最坏结果,至少我们对希格斯的理解到了新高度。”   CEPC项目能不能在“十五五”期间落地?答案要看技术成熟、国际竞争、财政承受能力,以及全民共识的凝聚。   未来如何走?或许正如这场争论本身给我们的启示:中国要强大,既要敢做“第一”,也要敢问“值得不值得”——只有这样,才能在世界科技版图中真正站稳脚跟。 参考信源: 人大代表王贻芳:加强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 2020-05-24 19:16·金台资讯  

0 阅读:1
且听楚楚说

且听楚楚说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