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宣布了:如果中国断供稀土,我们将采取必要手段。就在海牙上周的记者会上,荷兰公

曼彤说世界 2025-11-07 08:32:55

荷兰宣布了:如果中国断供稀土,我们将采取必要手段。就在海牙上周的记者会上,荷兰公开放话,语气里带着十七世纪那种“海上强盗”的自信。别只看口气,事实是硬扯不动现代供应链的。 谁给的底气让荷兰如此硬气?说白了,还是没看清现代产业链的底层逻辑——他们以为攥着光刻机技术就掌握了主动权,却忘了自己的“宝贝设备”早就被中国稀土绑上了战车。荷兰国宝级企业ASML的EUV光刻机,单台里稀土磁体用量就超10公斤,占电机成本的三成还多,镜头抛光更是离不了中国产的高纯度铈基材料,差一丝一毫都达不到纳米级成像精度。更关键的是,荷兰85%以上的稀土进口都来自中国,这些稀缺资源不仅撑起了光刻机产业,还滋养着壳牌、联合利华等巨头的核心业务,说是“生命线”毫不夸张。 荷兰怕是忘了,这场博弈的导火索本就是他们先点燃的。9月刚宣布DUV浸没式光刻机出口要额外审批,明着卡中国半导体产业的脖子;月底就以“泛化国家安全”为由,冻结中资闻泰科技旗下安世半导体的资产,连中方高管的经营权限都强行暂停,近乎变相没收。要知道,安世半导体70%的产能都在中国,生产的芯片是汽车产业的刚需,一辆电动车得用上1000颗,宝马、大众的生产线都指着它供血,荷兰这波操作,等于亲手砸了自己的合作根基。 他们口中的“必要手段”,听着唬人,实则根本经不起推敲。稀土这东西,不是挖出来就能用的,从采矿到精炼需要上百道化学分离工序,中国占据全球92%的精炼产能,这是几十年技术积累堆出来的壁垒。欧美就算急着建本土产能,矿山建设要8-10年,精炼厂也得5年周期,成本还得比中国高30%以上,短期想替代?纯属异想天开。美澳倒是签了2.58亿美元的合同,想在德州建精炼厂,可直到现在,全球除了中国,还没有哪个国家能实现重稀土的规模化商业分离,荷兰急需的重稀土,终究绕不开中国。 中国的反制从来不是赌气,而是精准亮剑。12月1日起生效的稀土出口管控新规,直接划下“0.1%红线”——只要含中国来源稀土成分超过0.1%,哪怕是中转多国的光刻机类货物,都得向中方申请出口许可。这招直接堵死了荷兰想通过第三国“绕道”的小聪明,也让ASML彻底慌了神,其首席财务官都承认,库存只够短期周转,交货可能延迟数周到数月,每停产一天损失就达数亿美元。更有意思的是,中国的管控不是“一刀切”,而是“逐案审批”,合规的合作者完全不用慌,这既守住了国家利益,又展现了负责任大国的克制,比荷兰的单边操作高明多了。 荷兰这种带着殖民时代余温的威胁,本质上是混淆了“技术优势”和“供应链话语权”。十七世纪他们靠东印度公司的炮舰掠夺资源,可现在的全球供应链,靠的是互利共赢的协同,不是霸权逻辑。ASML 2024年15%的营收来自中国,三季度42%的订单都攥在我们手里,真要是稀土审批卡壳,月产能得降两成,年损失超32亿欧元,最后疼的还是荷兰自己。 西方总炒作“稀土荒”,却忘了中国的管控不是为了打压谁,而是基于国家安全和生态保护的长期安排。过去我们承担了全球70%以上的稀土开采量,却付出了土壤污染、植被破坏的沉重代价,现在的管控,只是对过往“重开发、轻保护”模式的纠正。而且中国早已开始布局自给自足,2025年前三季度,新能源汽车用稀土永磁电机国产化率突破95%,就算不出口,我们自己的产业链也能转得顺畅。 荷兰要是真聪明,就该收起“海上强盗”的旧思维。现代供应链里,谁都不是孤立的存在,你卡别人的脖子,就别怪别人攥住你的命脉。中国的稀土牌,从来不是进攻的武器,而是守护自身利益的盾牌,想靠威胁施压就逼我们让步?历史早就证明,这招行不通。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0 阅读:0
曼彤说世界

曼彤说世界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