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武汉一个大学生点外卖时,特意备注了“可以多加点面吗,我老是吃不饱”,本以为老板不会在意,谁料大学生拿到外卖后,却发现盒子里的面满得都要溢出来了,很明显是老板多加了很多面。 于是大学生拍下视频并上传到网络,结果一下子让这家店的销量暴涨了4倍,对此老板表示,我的初心就是,一定要让顾客吃饱。 这个大学生后来在评论区补了细节:自己每个月生活费刚够一千二,扣掉话费、日用品,每天吃饭预算攥在二十块以内。点这份面是因为它单价最低,备注的时候打了又删——怕老板嫌他事儿多,也怕被当成占便宜的人。 老板是个四十出头的湖北汉子,接受采访时围裙上还沾着面汤印。他说自己二十年前在武汉读专科,最穷的时候一顿只敢买两个馒头,就着免费面汤咽下去,饿到晚上翻来覆去睡不着。“那备注一看就懂,娃不是贪便宜,是真不够吃。面才几个钱?多抓两把的事儿,总不能让他吃半饱去上下午课吧?” 大家疯转这个视频,不是馋那碗堆得冒尖的面,是馋这份被人接住的妥帖——现在不少商家把“标准化”挂在嘴边,菜量卡得精准到克,备注里的“少辣”“多醋”都未必能落实,这种“超标准”的热乎气,才戳中了太多人的软处。 其实这事儿哪是什么“爆款营销”?就是一个走过苦日子的人,看见另一个人的难,顺手递了把台阶。我们每天被生活催着赶,总觉得“温暖”是要花大钱、费大力气的事儿,可这个武汉面馆老板偏偏告诉你:温暖就是多抓两把面,就是看见别人没说出口的窘迫,往心里放一放。 它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善意,却能让一个饿肚子的学生暖半天,让一群走过穷日子的人,想起自己被温柔对待的时刻。 这个故事之所以能戳中这么多人,就是因为它展示了商业社会里稀缺的人情味。如果你也想分享类似的温暖瞬间,我可以帮你整理一份暖心文案,让你能更好地记录和分享这份感动。需要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