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这回来华谈农产品贸易,那是真等不及了,不然也不会赶着 11 月 4 日就派代表团找上门,跟李成钢副部长坐下来谈,说到底都是被国内的农业困境逼的。 要知道中国可是美国农产品的 “第一大客户”,2023 年美国对华农产品出口就有 291 亿美元,占了美国农产品总出口的近五分之一,这份额可不是随便能丢掉的。 最急的当属美国的豆农们,就说艾奥瓦州那个格兰特・金伯利,既是豆农又是州大豆协会的市场开发总监,往年收获季前订单早早就满了,2025 年却只能看着地里的大豆发愁,价格跌了不说,订单还少得可怜。 美国农业部的数据更直观,2025 年全美大豆产量预估 1.17 亿吨,出口却只敢估 4960 万吨,比前一年大幅下降,光前八个月对华大豆出口就只有 593 万吨,连 2024 年同期 2680 万吨的零头都不够。 大豆可是美国农产品出口的顶梁柱,占了总出口的 14%,这一下滑简直是往农民心上捅刀子。 更有意思的是,美国政客的利益早就和这些农田绑在一起了,财政部长贝森特自己就是个 “隐形豆农”,家里在北达科他州有价值 2500 万美元的农田,70% 的收成要靠中国市场,每年租金就得百万美元。 之前贸易摩擦时中国转向巴西买大豆,美国大豆对华出口骤降 90%,贝森特的资产跟着缩水,这回能不急着推动谈判吗?不光是他,中西部农业州都是共和党的传统票仓,2025 年全美超过 200 个农场破产,大豆价格比 2022 年跌了 58%,玉米跌了 54%,农民怨气越来越大,政客们要是搞不定中国市场,选票就得泡汤,艾奥瓦州近三成农场都面临债务危机,再拖下去铁票仓都要动摇。 其实中美农业本就是天生的合作伙伴,中国是最大的农产品进口国,美国是最大的出口国,互补性强得很。 2024 年美国大豆出口总额 245 亿美元,一半都卖到了中国,这些大豆运到中国后,榨成豆油端上千家万户的餐桌,制成豆粕喂养生猪和家禽,缺了这部分供应,国内的食品价格都可能波动。 美国农民也靠中国市场赚钱,2023 年平均每个美国农民对华出口能赚近 9000 美元,这钱可不是小数目。 之前贸易摩擦搞了几年,美国农业算是吃够了苦头,2018 到 2019 年光农产品出口就损失近 260 亿美元,2019 年农民收入比 2017 年降了 8%,到 2025 年 10 月豆农累计对华出口损失都快 57 亿美元了。 更糟的是巴西、阿根廷趁机抢市场,巴西对华大豆出口同期涨了 35%,阿根廷还免了出口税,美国农产品的霸主地位都被撼动了。 这损失还不止在农场里,农机、化肥、运输这些上下游产业都被拖累,芝加哥期货交易所的大豆合约持仓量越来越少,农业信贷违约风险也在涨,整个产业链都在喊疼。 所以这次双方达成共识其实是必然的,白宫 11 月 1 日刚公布的清单里,中方答应最后两个月买 1200 万吨美国大豆,未来三年每年至少 2500 万吨,还恢复买高粱,取消了 12 种农产品的报复性关税,这可是给美国农民吃了定心丸。 美方也赶紧降了芬太尼关税,延长了部分关税豁免,毕竟再耗下去农业州要闹翻天。 格兰特・金伯利都说了,中美关系稳定对美国农业太重要了,农民就盼着贸易能正常化,这不仅帮他们赚钱,对中国消费者也有利。 说到底,李成钢说的 “有利于两国也有利于世界” 可不是空话,中国需要稳定的农产品供应,美国农民需要中国市场的订单,政客需要农业州的选票,这三方需求凑在一起,美国能不急着来华谈吗?之前还搞关税施压,现在才明白零和思维根本行不通,全球化下谁也离不开谁,要是早想通这点,美国农民也不用白白损失那么多钱了。 现在达成共识只是开始,要是美国后续在其他领域能拿出诚意,农业合作的盘子还能更大,要是再出尔反尔,恐怕下次就不是 “等急了”,而是 “求着来” 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