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郭台铭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掷地有声地抛出一番话:“没有大国支持的政权注定会沦为

古今知夏 2025-11-06 10:59:19

近来,郭台铭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掷地有声地抛出一番话:“没有大国支持的政权注定会沦为他国的殖民地,比起惨淡收场,我宁愿选择依附于大陆。” 这话一落地,骂声和赞声吵成一团。有人骂他 “见风使舵”,前几年还喊着 “供应链多元化”,现在突然转向;有人赞他 “终于醒了”,在迷局里摸爬滚打几十年,总算看清了真正的靠山。 但不管是骂是赞,都没说到根上 — 这哪是一时的立场摇摆,分明是一个老商人在时代浪潮里,用真金白银撞出来的清醒。 曾几何时,郭台铭觉得自己手握王牌。富士康的代工订单,在全球都是香饽饽。他喊着 “大陆需要富士康”,转身就往印度砸了 50 多亿美元。圈地、建厂、招工人,扬言要把几千亿的产能都搬过去,跟风搞起了 “中国 + 1” 的布局。 可现实很快就给了他一记闷拳。印度工厂的车间里,机器转不起来,工人留不住。刚培训好的技工,说走就走,流失率飙到 30% 以上。 苹果要的 99.5% 良品率,越南工厂忙到半夜也达不到,大陆厂区随手就能做到。更坑的是美国的关税政策,特朗普第二任期直接甩出 40% 的转运关税,想把大陆零件运到越南、印度组装再出口?门都没有。 郭台铭终于明白,富士康的底气从来不是自己的订单,而是大陆那套拆不开、搬不走的产业链。你在郑州厂区按下开关,两小时内,五百种零部件就能从周边配套厂送上门。 这种效率,印度、越南学十年都追不上。2025 年的数据更实在,全球 70% 的 iPhone 还是大陆厂区生产,印度厂区的产能连零头都够不上。那些被派去南亚的工程师,最后大多乖乖回到深圳、郑州,没人愿意跟钱和效率过不去。 而两岸经济的绑定,早就深到扯不开了。2024 年,两岸贸易额快冲到 3000 亿美元,台湾上市企业在大陆赚的钱,单季度就有 1156 亿新台币。 这不是简单的 “卖货”,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共生。福建搞的两岸融合示范区,直接喊出 “常住即定居”,台胞办医保、社保不用跑断腿,60 种台湾职业资格直接认可,拿着台湾的证书就能在大陆上班。 郭台铭的选择,也是跟着台企 “西进” 三十年的脚步走。早年台企来大陆,是为了便宜的劳动力,在珠三角搞加工;现在不一样了,台企把研发中心、总部都搬到了长三角,跟大陆企业一起搞创新。 上海的晶圆厂、苏州的电脑产业集群,台企和大陆企业搭伙干活,造出的产品全球都抢着要。2025 年上半年,大陆市场直接拉动台湾人工智能芯片出口涨了 14.3%,这种高科技领域的联手,比单纯的代工赚钱靠谱多了。 再看全球大势,美国对中国商品的关税一涨再涨,都快到 55% 了。但大陆根本没慌,转头就把市场开到了 “一带一路” 沿线,内需市场也越做越大。 2023 年,大陆对美出口占比从 21.9% 降到 13.8%,生意照样红红火火。郭台铭多精明,他看得明明白白,“依附大陆” 不是抱大腿,是接入全球最抗造的消费市场和产业生态。 所以他才跟河南合作建电动车电池厂,跟华为的供应链绑在一起,这都是在押注未来。 那些笑他 “转得快” 的人,根本不懂商业的本质。台湾经济离了大陆,根本玩不转。台积电四分之一的营收来自大陆,台湾 IT 产业六成以上的产能要靠大陆配套。你以为 “去中化” 是口号?真要割开,受伤的只会是台湾自己。 郭台铭的 “宁愿依附”,藏着最实在的商业智慧。全球贸易摩擦越来越烈,两岸融合越来越深,产业升级越来越快,这三重浪潮撞在一起,选择大陆不是妥协,是顺势而为。没有哪个企业能脱离强大的经济腹地活下去,也没有哪个地区能逆着经济规律发展。 现在越来越多的台企把总部、研发中心搬到大陆,越来越多的台胞在大陆买房、工作、安家。郭台铭只是先走了一步,看清了大势。

0 阅读:4

猜你喜欢

古今知夏

古今知夏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