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12个侦察兵,蹭蹭跃过2米高的铁网。可刚着地,副班长尖叫,“班长,

运赛过去 2025-11-04 14:55:30

1953年, 12个侦察兵,蹭蹭跃过2米高的铁网。可刚着地,副班长尖叫,“班长,看我脚下!” 杨育才一看,差点晕过去! 说起抗美援朝那段历史,大家都知道志愿军打得硬气,尤其是1953年的金城战役,那可是停战前的最后一仗,志愿军为了逼敌人老实签字,发动了猛烈反击。金城战役发生在朝鲜金城川南岸地区,志愿军集中了三个军的力量,对南韩军和美军发起进攻,总共推进了192平方公里的土地,歼灭了5万多敌人。 这场战役的关键在于志愿军20兵团68军203师的行动,他们面对的敌人是南韩首都师第一团,这个团号称“白虎团”,成立于1946年,是南韩最早组建的部队之一,装备全是美式武器,士兵训练严格,战斗力不弱。李承晚亲自给他们授了绣着白虎头的团旗,所以叫白虎团,在襄阳守备战中他们守住了阵地,名声大噪。志愿军要打的就是这个硬骨头,因为端掉他们的指挥部,就能乱了整个首都师的阵脚。 杨育才就是这个行动的核心人物,他当时是203师607团侦察排副排长,负责带队执行突袭任务。 金城战役打响前,志愿军高层和朝鲜人民军商量好,要在总攻同时派小部队深入敌后,用化装奇袭的方式端掉白虎团团部,为大部队开辟道路。杨育才接到任务后,挑选了11名经验丰富的侦察兵,加上他自己一共12人,组成小分队。他们装备了手枪、冲锋枪、手榴弹、燃烧瓶,还带了电台、绳索、破坏剪等工具。有两名朝鲜族战士做联络员,帮助沟通。杨育才身材高大,就化装成美军顾问,穿美军军官服,其他人穿南韩军服,扮成护送顾问的部队。 7月13日晚,战役开始,志愿军上千门火炮齐发,南韩阵地成火海。小分队在炮火掩护下向南穿插,避开主战场,沿着弹坑前进,以减少暴露风险。途中他们遇到几道两米高的铁丝网,网顶有尖刺,队员们直接翻越过去,因为时间紧迫,不能砍网。翻越时动作迅速,落地轻盈,但最后一人落地后发现脚下有异物,杨育才检查后确认是反坦克地雷,人体重压不会引爆,大家才松口气。但这提醒他们地雷区可能还有步兵雷,他们小心前行。 敌方照明弹升起时,他们趴下不动,利用光线发现附近水沟,就沿水沟前进,避开巡逻。 前进中,他们清点人数发现多出一人,原来是个南韩士兵,被炮火打散,藏在草丛,误以为是自己部队,跟了上来。杨育才抓住他,从口中问出口令“古伦姆~欧巴”,还了解了哨卡情况。这口令帮了大忙,他们顺利通过几道哨卡,哨兵见“美军顾问”就放行。 后来又遇一敌兵上前,杨育才他们制服他,问出白虎团团部位置在二青洞。途中碰到敌机甲团第二营车队堵路,杨育才指挥投手榴弹袭击,趁乱冲过公路,直奔团部。团部用铁丝网围着,有木板房,院外停卡车和吉普,敌人在慌忙装东西准备逃。借灯光,杨育才见敌首都师副师长、机甲团团长等在开会。 小分队分成三组,一组攻警卫室,一组投手榴弹进会议室,一组从侧门突入,用机枪扫射。战斗只用十几分钟,毙敌机甲团团长以下97人,俘军事科长、榴炮营副营长等19人,缴获李承晚授的虎头旗和大量文件。这行动直接摧毁敌指挥系统,白虎团群龙无首,迅速溃败。 这个突袭不是凭运气,而是志愿军战前侦察到位。他们多次潜入敌区,摸清地形、工事和兵力,甚至捕获白虎团搜索队5名俘虏,进一步确认情报。战术上结合正面进攻和纵深穿插,集中火力突破右翼,穿插点选在主攻部队前沿东侧。 白虎团防御严密,有坑道、环形战壕、明暗火力点,还有美军榴炮营、坦克和飞机支援,但志愿军用奇袭乱其指挥,打破防御体系。整个金城战役,志愿军西集团右翼68军203师派出609团2营和607团侦察班组成穿插分队,杨育才的小分队作为尖刀,率先捣毁团部,为后续部队推进立头功。 战役后,白虎团被歼灭,南韩首都师防线突破,战线南移18公里,志愿军歼敌5万多,迫使敌人7月27日签停战协定。 杨育才这事迹后来被改编成京剧《奇袭白虎团》和电影《奇袭》,主人公严伟才是他的原型。战后,志愿军总部给他记特等功,授一级英雄称号,朝鲜授英雄称号、金星奖章和一级国旗勋章。小分队集体特等功。 杨育才回国后,继续在军中服役,从连长升到营长、副团长、师副参谋长、副师长。他是中共第九、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第四、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1983年离休后,积极做青少年教育,当校外辅导员,作报告遍及全国,被山东省评为精神文明先进个人。1987年出席全军英雄模范会议。1999年5月26日在北京病逝,享年73岁。

0 阅读:72

猜你喜欢

运赛过去

运赛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