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人口“告急”? 经济专家郎咸平预言:若都不生二胎、三胎,50年后中国人口将变成5.8亿 (阅读前请点个赞,点个关注,主页有更多你喜欢看的内容) 郎咸平的这番警告,可真不是喊口号,是实打实的大滑坡,2022到2024年,咱们年出生人口连续三年卡在900多万,总和生育率就1.02到1.08之间晃悠,连人口替代水平的一半都不到。 要知道替代水平得2.1,也就是一对夫妻至少生两个娃才能稳住人口,现在这水平,等于每代人数量直接砍半。 2015年全面二孩政策落地时,专家还觉得四年能新增1.6亿人口,结果四年加起来才6532万,连预测数的零头都不够,这说明不是政策不给力,是老百姓真没底气生。 更要命的是,现在出生人口基数还在跌,2023年才902万,比2017年的1758万几乎腰斩,照这速度,50年后5.8亿都算乐观的。 陈松蹊团队更狠,说要是生育率维持1.05的超低水平,到2100年人口得跌到4.6亿,要是掉进0.72的陷阱,只剩3.2亿,那时候半个中国都得是老年人。 现在的年轻人之所以都不生,根本不是不想生,而是生不起、养不起。 现在要想在一线城市养个孩子,从出生到大学毕业得花103.6万,二线76.8万,就算三四线也得52.3万。 这钱不是大风刮来的,普通家庭夫妻俩月工资加起来两万,不吃不喝五年才够一线城市养娃的成本,谁敢轻易生? 而且这成本里教育费占了40%到50%,相当于半条命都搭在孩子教育上了,虽说学科类培训费降了35%,可课外班、学区房、升学焦虑这些隐形成本一点没少,光一个北京海淀区的学区房,就得掏空两三代人的积蓄,这哪是养孩子,是养“吞金兽”。 更现实的是工作和家庭根本没法平衡,女同胞生孩子得面临职场歧视,休完产假回去岗位没了的事儿屡见不鲜,就算保住工作,加班加到半夜,回家连哄孩子的力气都没有,谁还敢要二胎。 男同胞也一样,房贷车贷压得喘不过气,996是常态,陪产假能休完就不错了,很难分出精力管孩子。 前段时间有个调查,说25到35岁的夫妻里,80%都觉得“生不起、养不起、教不起”,这三个“不起”就是压垮生育意愿的三座大山,不把这大山挪走,再喊口号也没用。 而且现在人口下滑的连锁反应,已经开始显现,2024年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都15.8%了,正式进了深度老龄化社会,中科院院士陈松蹊预测,到2050年这比例得突破30%,也就是说三个人里就有一个老人。 这意味着养老金池会被慢慢掏空,现在已经有省份开始靠中央调剂金过日子了,再过二十年,年轻人交的社保可能都不够给老人发养老金,到时候延迟退休不是选择题,是必答题。 劳动力也得断层,现在25到64岁的劳动人口还有8.2亿,占比58.6%,可到2050年就得降到6.6亿,占比不足50%。 制造业、服务业早就闹用工荒了,南方的工厂月薪开到八千都招不到人,再过几十年,怕是连快递员、环卫工人都得缺人。 有人说人口少了资源更够分,这是典型的短视,咱当初经济增长靠的是人口红利,不管是消费还是创新,都得有人才行。 日本就是活生生的例子,人口从2008年开始跌,现在1.22亿,2050年就得剩1.05亿,经济几十年没起色,老龄化率全球最高,养老金都快发不出来了。 咱要是步日本后尘,房地产、汽车这些依赖人口的行业得崩盘,科技创新也没了后备力量,毕竟年轻人才是创新的主力。 郎咸平的5.8亿预言,也是给咱们敲警钟:人口不是冰冷的数字,而是国家发展的根基,根基塌了,再牛的高楼也得晃。 但国家这些年也在发力,现在各地都在给生育补贴,有的地方生三胎给十万,有的给房贷利率优惠。 但很多老百姓缺的不是这几万块补贴,是 能负担起的教育、住房和医疗,是能兼顾家庭的工作环境。 可现在还有问题没解决,补贴再多也只是杯水车薪,就像给饿肚子的人递颗糖,根本管不了饱。 所以郎咸平的5.8亿不是诅咒,是提醒,现在的中国确实不是人口越多越好的时代,但人口跌得太快、跌得太狠,绝对是灾难。 人口问题从来不是小事,而是关系到几十年后国计民生的大事,没人能置身事外,每一个人都得明白:孩子不是家庭的负担,是国家的未来,保住新生人口,才是保住咱们未来的希望。 对此你还有什么想说的?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参考资料: 极光新闻——31省份2024年人口出生率数据公布.--2025-10-26 16:5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