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31日,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签下的那道法令,与其说是战时动员的延续

康安说历史 2025-11-03 18:58:53

2025年10月31日,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签下的那道法令,与其说是战时动员的延续,不如说是一张被现实逼出来的“续命符”——将战时状态和总动员令一口气延长90天,直到2026年2月3日。 这已经不是乌克兰第一次延长相关法令了,从2022年2月战争爆发至今,这样的延长早已成了常态,可每一次落笔都比上一次更沉重。 明眼人都能看出来,这不是什么斗志昂扬的战略部署,而是一个国家深陷战争泥潭后,连转身都做不到的无奈挣扎。 谁不想早点结束战争?可前线的炮火从来不会给你喘息的机会,泽连斯基的这笔签字,首先就是被战场态势逼出来的。 2025年夏天以来,俄军根本没给乌军喘息的空间,不搞那种声势浩大的猛攻,就靠着蚕食式推进一点点压垮乌军防线。 苏梅、哈尔科夫州这些曾经的战略要地,如今被硬生生划成了“缓冲区”,说白了就是丢了控制权只能被动防守;波克罗夫斯克方向更凶险,被俄军撕开了15公里的口子,这条口子直接掐住了乌军的后方补给线,前线士兵的弹药、粮食都成了问题。 这就像两个人掰手腕,你本来就快撑不住了,对方还在一点点加力,你敢松手吗?一松手就会被彻底压垮。 防线要守,就得有人,可乌克兰的兵源早就快被榨干了,这才是最让泽连斯基头疼的事。开战到现在,乌克兰已经征召了105万人参军,这个数字放在以前相当于全国成年男性的近十分之一,可即便这样还是不够,未来三个月还得再凑16万人上前线。 更让人揪心的是兵力流失,今年前九个月,逃兵案就超过16万起,每个月净减兵力1到1.5万人。以前参军是保家卫国的光荣事,现在成了不得不去的“苦差事”,不是士兵们贪生怕死,是仗打得太久了,看不到头。 我听说哈尔科夫有个村子,一开始青壮年都去参军了,现在村里连60岁的老人都被征兵人员找上门,不是不想留,是真的没人了。 乌军早就不是当初那支有战斗力的队伍了,老兵越打越少,新兵没练几天就上战场,伤亡率居高不下,这样的军队守防线,只能靠人命去填。 前线靠人命填,后方靠什么?靠西方的援助,可这援助就像掺了水的酒,看着热闹实则靠不住。大家可能听说了,10月份西方又给了一波援助,美国追加了超10亿美元军援,瑞典说未来两年给80亿美元,看着挺多是吧? 可这些钱连填乌克兰的财政窟窿都不够。2024年乌克兰的国防开支占到了GDP的64%,是战前的10倍,当年预算支出1117亿美元,收入却只有660亿美元,赤字占GDP的20.4%;2025年情况也没好多少,公共债务规模涨到1980亿美元,占GDP的97%,说白了就是国家早就资不抵债了。 更要命的是援助不稳定,美国那边特朗普上台后一直喊“美国优先”,对援乌态度模棱两可;欧洲更别提,自己经济都不景气,各国对援乌的分歧越来越大,以前是共识,现在成了争议。乌克兰就像个重症病人,全靠输液维持生命,可输液管随时可能被拔,你说能不慌吗? 战争最苦的还是老百姓,一个国家的根基都快被抽空了。乌克兰原本有3400万人口,现在几百万人逃到了国外,几百万人在国内流离失所,好好的家不能回,只能挤在临时避难所里。 以前乌克兰靠种粮食出口过日子,现在农田被炮火毁了,农机被抢走了,就算种出粮食也运不出去。 劳动力也塌了,能打仗的上了前线,能跑的出了国,剩下的大多是老人和孩子,工厂开不了工,商店没货卖,冬天连暖气都供不上,这样的日子谁能熬得住?更让人看不到希望的是债务,现在已经欠了2300亿美元,就算明天战争结束,这笔债祖孙三代都还不完。 有人说泽连斯基是在“谋局”,可他谋的哪是局,是在“拖时间”。就连政治上都开始出现裂痕,10月份乌克兰议会全票通过议案,战争期间不举行任何选举,这意味着泽连斯基的总统任期能无限期延长。 表面说是特殊时期特殊办法,可老百姓不傻,超过一半的民众对他持负面态度。以前大家跟着他抗俄,是相信能赢能重建家园,现在看不到希望,民心就散了。 这90天的延长,不是走向胜利的冲刺,是“撑住不倒”的喘息。泽连斯基也不想这样,可他没有退路,停战就意味着丢领土,继续打就只能硬撑。 战争的惯性太可怕了,一旦卷进去就很难停下,就像一辆失控的卡车,明知前面是悬崖,却踩不住刹车。 90天后会怎么样?没人知道,可能还会再延长90天,也可能出现新的变数,但可以肯定的是,只要战争不停,乌克兰的泥潭就会越陷越深。这不是什么战略选择,是一个国家在绝境中最无奈的挣扎,让人看着心疼又无力。

0 阅读:38
康安说历史

康安说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