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社特稿】人工智能直觉检查的兴起今年四月,凯蒂·莫兰决定与交往六个月的男友分

万理看世界 2025-11-03 18:40:00

【R社特稿】人工智能直觉检查的兴起

今年四月,凯蒂·莫兰决定与交往六个月的男友分手,她感谢了一个意想不到的支持来源:ChatGPT。

“它让我开始反思,并与自己进行我一直逃避的对话,”这位33岁的新泽西州居民谈到她亲切地称之为“聊天”的聊天机器人时说道。虽然她也向朋友和家人倾诉过,但她说正是ChatGPT帮助她意识到,她的感情关系才是她焦虑的根源。在与聊天机器人来回交流了一周后,她决定结束这段关系。

大多数人习惯于在遇到重大人生抉择时,例如分手、职业变动或移居他国,会向朋友、家人或心理咨询师寻求建议。但现在,有些人开始求助于人工智能,希望获得随时随地、不带偏见的“直觉判断”。虽然像莫兰这样的人认为人工智能给了他们做出艰难抉择所需的信心,但专家建议谨慎使用,并指出人工智能的奉承本性可能会导致误导性的结果。

======

对朱莉·尼斯来说,最终促使她向ChatGPT倾诉的原因是职业倦怠。她说,她在旧金山科技圈工作了三年后,开始饱受焦虑、抑郁和慢性疲劳的折磨。

“我终于意识到,我必须做点什么,必须做出改变,”她回忆起去年底的那段时间时说道。“我当时就像行尸走肉一样。”

于是她决定搬家——具体来说,是搬到法国——并向ChatGPT寻求建议。在详细说明了她的标准(安静的小镇,有规模适中的外籍人士社区)和底线(不要像巴黎那样繁忙的城市)之后,聊天机器人给出了推荐:于泽斯,法国南部的一个小镇,人口8300。

内斯四月份搬到了那里,她说将决策过程外包给ChatGPT让她感觉整个过程轻松了不少。不过,她也表示,这并非完美无缺。虽然于泽斯确实有相当数量的来自美国和英国的外籍人士,但ChatGPT没有提到的是,这些人大多是退休人员。内斯今年44岁。

根据ChatGPT开发商OpenAI最近的一项研究, ChatGPT收到的信息中约有一半属于“提问”类别,ChatGPT将其定义为“寻求信息或澄清以辅助决策”。OpenAI首席执行官Sam Altman指出,这种趋势在年轻用户中最为明显。

“我想说,我们应该退后一步,反思一下自己做决定的美好之处,”他说,“并且要确保我们也在进行思考。”

=======

“他们做人生决定时,几乎都会先问问 ChatGPT 的意见,”奥特曼在五月份红杉资本 AI Ascent 活动上的一次演讲中说道,他指的是那些二三十岁的用户。“它掌握着他们生活中每个人的完整信息,以及他们谈论过的内容。”

但并非只有年轻人才会以这种方式求助于人工智能。来自密苏里州堪萨斯城的迈克·布朗,在2023年时年过五十,决定向聊天机器人寻求建议,以决定如何处理他长达36年的婚姻。

尽管他的朋友、牧师和婚姻咨询师都建议他提出离婚,但直到他与同年推出的交互式聊天机器人Pi.ai进行了30分钟的对话后,他才确信自己做出了正确的决定。

布朗说:“我需要仔细考虑这些想法,并需要得到肯定,这确实是正确的方向。”他还指出,他相信聊天机器人能够给他一个“可信的”观点。

华盛顿大学福斯特商学院教授莱昂纳德·布西乌研究人机协作如何提升决策水平,他表示理解人们为何以这种方式转向人工智能。人工智能全天候可用,提供答案的速度远超大多数人,而且也被认为更加客观。

布西奥克斯说:“人工智能往往更善于交际”,而“人类往往非常固执己见,尤其是在提供个人建议方面”。

然而,布西奥警告说,由于大多数人工智能模型“往往很谄媚”,它们可能并不像取悦用户那样关心提供最佳建议。“它们被训练成取悦用户,因为如果你取悦了用户,用户就会再次光顾,”他补充道。

莫兰就是这种情况,她说她很惊讶 ChatGPT 会像朋友一样和她说话,告诉她:“你应该找一个能让你安心的人,而不是一个沉默让你焦虑不安的人。”

接受路透社采访的受访者均表示,他们不后悔依赖人工智能进行决策。布朗认为人工智能扮演着“充满热情、保持中立的观察者”的角色;莫兰则认为它如同“最好的朋友”;而尼斯则表示,人工智能帮助她明确了自己想要什么。

不过,布西乌克斯也提出了一些警告,他认为将决策权交给人工智能可能会削弱我们自身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我想说的是,我们应该退后一步,反思一下自己做决定的美妙之处,”他说,“并且要确保我们也在进行思考。”

=======

不想活了,我太老了。

我实在接受不了就连分手,退休,离婚这种事也要问AI。

只能说孤独是最大的现代病,人类对温情的需索简直没有上限:都这么缺爱吗?软弱的人类……

0 阅读:0
万理看世界

万理看世界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