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这边刚把那个搞“台独”的沈伯洋挂上号,国民党的柯志恩就跳出来说,要是大陆敢在别的地方抓他,全台湾都得声援。 当一位原本以“反台独”为核心的政党高层,突然转身支持一个被大陆列为“分裂国家罪”嫌疑人的激进分子,并呼吁“全台声援”,这背后折射的不是简单的政治言辞,而是一种深层次的认知失调。 柯志恩,作为国民党智库执行长,本应是政党理性和政策方向的代表,但她的这一言论却揭示了个人、政党与现实之间难以调和的矛盾。 柯志恩的这一行为本身就充满讽刺,她曾是认知心理学的背景,从前多次批评绿营炒作“认知战”是陷入了“认知失调”的陷阱,结果,她现在却公开声援沈伯洋,而沈伯洋恰恰是“认知战”话语的极端推崇者。 沈伯洋把台商、陆配等群体标签为“高风险人群”,制造“绿色恐怖”的社会氛围,这些言论恰恰是柯志恩过去批评的对象,沈伯洋曾公开表示,台湾存在“数十万第五纵队”,并推动“全民皆兵”的极端言论。 柯志恩曾公开讥讽其言辞荒谬,认为这些言论制造社会对立,但如今柯志恩却成了沈伯洋的支持者,陷入了自己曾用来批评他人的“认知失调”困境。 这种言行反差,不仅让她的个人形象受损,也让外界对其动机产生质疑,柯志恩的矛盾言行迅速从个人问题转变为政党的路线危机,长期以来,国民党坚持“九二共识”和“反对台独”的立场,将其作为两岸政策的基石。 而作为国民党智库的负责人,柯志恩却公开声援沈伯洋,一个宣扬“以武谋独”的激进人物,这显然与国民党的传统立场相悖。 沈伯洋在二零二一年底成立了“黑熊学院”,号召组建“300万黑熊勇士”,并大力倡导“全民皆兵”的理念,这些言论和行为显然与国民党坚持的“九二共识”立场相冲突。 柯志恩的支持不仅破坏了国民党的政策严肃性,也让外界对该党内部分裂的看法更加深刻,外界普遍认为柯志恩这一举动反映出国民党内部的政治投机心态。 她似乎希望借助“九二共识”的标签来获得两岸的经济利益,同时又试图通过支持“护独”立场,吸引岛内分裂势力的支持,而这种做法并未得到党内主流的认同,反而暴露了国民党内部路线上的混乱与不统一。 柯志恩的这番言辞,“全台湾都会站出来声援”,更像是一种脱离现实的政治表演,她的话语刻意忽视了现实中的法律、社会与政治环境。 从法律角度看,沈伯洋面临着严峻的法律风险,大陆已经将其列为“分裂国家罪”的嫌疑人,并启动了相关的侦查程序,甚至有可能面临全球通缉和引渡风险。 台湾退役将领栗正杰和前民代邱毅都曾公开警告,沈伯洋一旦出境,可能会陷入“自投罗网”的困境,而从社会观感来看,沈伯洋的形象也并不光彩。 特别是在花莲地震后,沈伯洋以超高价格销售不完整的灾后物资,和举办收费过高的“种菜课”等行为,遭到了广泛的批评,民众普遍认为他是在借“民主”的幌子谋取私利,这使得他的公众形象受到极大损害。 更为复杂的是,沈伯洋的父亲所任职的公司也因沈伯洋的言论和行动而受到牵连,如果沈伯洋继续煽动“台独”情绪,不仅会给其家族带来巨大的政治压力,也会加剧两岸关系的紧张局势。 因此,柯志恩所说的“全台声援”不仅没有现实基础,而且可能带来无法承受的后果,最终,柯志恩的这一言论不仅是她个人政治立场的混乱,也暴露了台湾部分政治生态中的认知失调。 在两岸关系日益复杂的背景下,试图在矛盾中走钢丝的投机行为,往往无法维持长久的政治利益,柯志恩的言论,不仅损害了国民党的信誉,也加剧了台湾社会的内部分裂,破坏了两岸关系的和平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