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飞行员发现一个百思不得其解的怪现象每次中国战机伴飞,既不是歼16、也不是歼2

风林事儿说 2025-11-02 18:56:35

美国飞行员发现一个百思不得其解的怪现象每次中国战机伴飞,既不是歼16、也不是歼20、更不是歼35,总是用歼11伴飞或拦截他们!   从2024年下半年到2025年,美军飞行员遇到的一个现象越来越让他们摸不着头脑。每当他们的侦察机或轰炸机接近南海空域,尤其是西沙群岛附近。每一次出现在机窗外的,总是那架早已被他们“研究透了”的歼-11。 其实也不是说巧合,首先算笔经济账,美军的抵近侦察早就成了高频次的日常骚扰,今天来架P-8A,明天来架RC-135,一年到头没断过。 歼20是五代隐身战机,每一次飞行的维护成本、机体损耗都高得惊人,隐身涂层更是碰不得、修不起,用它去盯梢慢吞吞的侦察机,简直是拿高射炮打蚊子。歼11就不一样了,经过二十多年国产化升级,零部件遍地都是,维修起来又快又便宜,飞行成本只有歼20的几分之一,歼16的三分之一。 这么高频率的出动,换了歼20早把后勤账本撑爆了,歼11却能扛住这种“车轮战”式的勤务,性价比摆在这,自然成了首选。 更关键的是歼11的性能刚好适配伴飞拦截的需求。它是双发重型战机,作战半径能到1500公里,不用中途加油就能把南海全境罩住,长时间伴飞美军机完全不费劲。而且它继承了苏-27的气动布局,低速机动性特别好,近距离逼停时稳当得很,不容易受气流干扰。 2014年南海那次,歼11BH直接在美军P-8A前方不到10米处飞“桶滚”机动,这么惊险的动作换了别的战机未必能做得这么精准。 2022年底更狠,一架歼11在南海把RC-135逼到6米以内,对方只能慌忙改道,这种近距离威慑的本事,是歼11练了十几年的绝活。 歼11的数量和部署优势更是没法替代。 现在中国空军和海航的歼11家族规模超400架,东南沿海十多个基地都有部署,能轻松实现24小时轮班值守。 西沙岛礁的基地里早就驻了歼11BH,以前美军还想钻解放军战机从大陆起飞的时间差,现在歼11分钟级就能升空,这个空子根本钻不了。 2023年有次夜间,美军B-52H偷偷摸过来,歼11BS直接低能见度伴飞,还发射照明弹照亮对方座舱,一套操作下来,美军后来的夜间行动都少了不少。这么密集的部署和快速响应,靠歼20、歼35目前的数量根本撑不起来。 至于歼20、歼16这些先进战机,不是不用,是得用在刀刃上。歼20是“踹门神器”,隐身性能是核心机密,要是天天出来伴飞,美军雷达早就把它的信号参数摸透了,后续实战优势就没了。所以它平时都挂着龙勃透镜放大信号藏着掖着,只有碰到F-35这种高威胁目标才会现身。 歼16主打多用途,反舰对地才是它的强项,单机造价八千万美元,用来干“看家护院”的活太浪费,只有针对性任务才会出动,比如2024年6月锁定两架美机逼退对方那次,就是精准出击而非日常值守。歼35还在列装初期,没形成规模战力,自然不会拿来应付日常骚扰。 说到底,这是中国空军的体系智慧——用歼11这种成熟、便宜、耐造的“老将”扛日常勤务,把先进战机留作战略底牌。美军飞行员只看到歼11频繁出现,没看清背后的算盘:既能用最低成本守住空域,又能藏着高端战力不暴露,还能通过歼11整合预警机、数据链形成体系压制。 2023年上半年南海那次,歼11对P-8A投放照明弹逼退对方,看似是单机行动,实则背后有预警机全程指挥,这才是真正的底气。 那些觉得歼11“不够先进”的疑惑,说到底还是没看懂这种“量体裁衣”的战略布局。

0 阅读:0
风林事儿说

风林事儿说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