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厘子惹祸,妈妈买下两颗,孩子却哭了 那天在超市里,一位妈妈带着孩子逛水果区,小孩伸手偷偷尝了一颗车厘子,摊主立刻大声骂人,说买不起就别乱动,话说得很难听,这位妈妈没有争吵,直接称了一整盒车厘子,付完钱后只从盒子里拿出两颗,一颗递给孩子,一颗塞到摊主手里,剩下的留在那里,也没有要求退款。 回家的路上,这位妈妈没有生气发火,也没有动手打孩子,她蹲下身来,轻声对孩子说,没有付钱的东西不能吃,孩子点了点头,妈妈却忍不住流下眼泪,不是因为心疼那几块钱,而是因为在众人面前被人指责没素质,连带着孩子也被骂,这件事看起来很小,却让人心里特别难受。 这家人日子过得紧巴巴,爸爸一个人上班挣钱,妈妈在家照看孩子,他们两年没添新衣服,买菜总挑打折的买,奶粉要花钱,尿不湿要花钱,幼儿园和感冒药也要花钱,车厘子这种水果对他们来说不是零食,而是贵得不敢碰的东西,别人家孩子周末吃车厘子配酸奶,这家孩子连草莓都要等降价才舍得买。 很多家长遇到这种情况,要么骂孩子嘴馋不懂事,要么就硬撑着买下来,说是不能让孩子受委屈,前者让孩子觉得自己做错事情,后者让家里经济更紧张,我见过一位妈妈为了给孩子买进口水果,刷信用卡分期付款,结果到下个月连买米的钱都没有了,这种做法不是真正爱护孩子,只是把生活的压力转移到孩子身上。 教育孩子花钱这件事,不用总纠结买或不买,关键在于跟孩子说实在话,比如妈妈告诉孩子自己小时候也想吃这个零食,但现在家里钱不够用,或者问问孩子是肚子真饿了还是只是觉得好奇想尝尝,也可以提议下周一起去摘野果子,既比买来的便宜又更好玩,这样孩子不会感到被拒绝,反而慢慢学会动脑筋做选择。 车厘子被看作精致生活的标志,社交媒体上许多父母分享带着孩子品尝车厘子的照片,好像不吃这种水果就不算尽责的家长,但现实中有不少家庭连日常水果都要精打细算才买得起,超市本应是让人轻松购物的地方,现在却变成普通人不敢随意试吃的场所,服务员容易着急埋怨人,顾客受了委屈也只好忍着,其实这背后是整体环境造成的问题。 孩子尝车厘子这件事,摊主不该拿道德来压顾客,家长也没办法时刻盯着孩子,我们要想想,为什么大家总觉得没钱就不能碰好东西,孩子想尝尝水果,就被说是没教养,这个社会没给普通家庭留下体面生活的空间,反而让他们在买东西时总被拿来比较、受委屈。 我认识一位单亲妈妈,她的孩子现在五岁了,还没有尝过车厘子的味道,这位妈妈没有避开这个问题,而是直接告诉孩子说,车厘子太贵了,我们要等它便宜点再买,孩子听了之后没有哭闹,反而记住了价格,后来自己把零花钱攒起来,买了一小盒回来,这件事让我觉得,这才是真正的财商教育,不是只教孩子怎么去花钱,而是让他明白钱是怎么来的,以及怎么用才更合理。 超市里的那个场景,很多人看到后觉得这位妈妈做得没错,可背后的压力只有这位妈妈自己清楚,她买下的不是水果,而是自己的尊严,孩子哭也不是因为没吃到更多水果,是因为看到妈妈眼中的委屈,这件事不大,却戳中了很多人的软肋——我们都在努力生活,却总在最平常的地方被提醒:你还不够格。 孩子能不能接触车厘子,这件事由家长来决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