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 这下巴西不说话了 巴西的大豆这几天又涨价了,涨到650美元一吨,本来巴西的

积极的阳光 2025-11-02 08:19:01

快讯 这下巴西不说话了 巴西的大豆这几天又涨价了,涨到650美元一吨,本来巴西的商家还挺高兴的,他们觉得这价格还算合理,甚至有点便宜,认为“东方大国”对大豆的需求还是很强劲的。此前他们已与“东方大国”达成800万吨大豆的采购意向。 没想到“东方大国”很快就集体暂停了与巴西商家的订单,转而与阿根廷签订了上百万吨的大豆合同,同时重启了美国大豆采购。这让巴西的商家很意外,港口大豆滞留,出口遇阻。 在全球化市场中,最大的优势不是规模,而是选择权。拥有多个备选方案,才能在谈判中掌握主动权,避免被动接受不合理的价格。 “东方大国”为什么要这样做?其实很简单,“东方大国”在“以我为主,抢先布局”的供应链思路指导下,已构建起多元化的大豆进口体系,对单一供应国的依赖度显著下降。这就意味着“东方大国”在粮食进口方面有很多选择,而不只是与某一国家合作。 网友分析:从全球粮食定价权博弈的角度看,此次事件标志着中国正从被动的价格接受者,向主动的市场规则影响者转变。 通过整合自身庞大的消费市场,中国将分散的采购需求转化为统一的议价力量,利用“买方优势”来平衡国际市场的价格波动,这不仅是商业行为,更是重塑全球大宗商品话语权的重要一步。 这与巴西商家所想的正好相反,巴西商家误判“东方大国”在暂停美国大豆进口后只能被动接受其价格,认为只要价格不离谱,“东方大国”就只会与他们合作。 当然了,这也不能完全怪巴西商家看走眼了,毕竟阿根廷2024/25年度大豆产量预估在4900万吨至5300万吨之间,且因实施临时取消大豆出口关税的政策,其大豆到岸价比巴西低70美元/吨,远超5%的价差。 这说明“东方大国”与阿根廷签订的大豆合同具备成本优势,可有效填补供应缺口。这也在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但是,这只能说明巴西商家对“东方大国”刚性需求的判断错了,并不能说明他们与“东方大国”的合作关系出了问题。“东方大国”暂停巴西订单后迅速激活多元供应渠道,并非否定与巴西的长期合作,而是践行供应链多元化战略,降低单一依赖风险。 这次事件说明了两点, 一是“东方大国”对供应链的掌控力和布局能力很强,可与多个国家的供应商建立合作关系,且能根据成本与市场变化灵活切换。 二是国际贸易不能依赖阶段性优势漫天要价,必须兼顾长期合作与灵活应变。 如果没有这次事件,或许2025年南美的大豆市场格局还不会有太大的变化,但现在呢?中美巴三方大豆贸易博弈加剧,南美大豆出口与北美形成竞争,全球大豆贸易流向重构序幕已然拉开。 我觉得这次大豆事件挺有意思的。以前可能觉得巴西是中国的大豆主要来源,关系铁,价格高点也得买。现在看,中国的选择其实很多,阿根廷、美国都可以,哪个便宜就买哪个。 这说明在全球化时代,做生意不能再想着靠“关系”或者“独家”来抬价了,关键还是得靠实实在在的价格和质量。这种互相牵制、灵活选择的模式,对谁来说都是一种约束,也让整个市场更健康。 各位读者朋友你们有什么看法,欢迎大家评论区留言讨论。

0 阅读:49
积极的阳光

积极的阳光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