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是如何评价周总理的?他说周总理有吐握之劳。 1975年8月,医生为毛主席做白内障摘除手术。这种手术属一般性的小手术。但周总理仍不放心,尽管他自己病情也十分严重,仍坚持要到手术现场。为了不干扰毛主席的手术,他不到手术室,不与毛主席打招呼,坐在手术室外的大厅里,一直等到毛主席手术成功之后才离去。 1975年10月下旬,医生给周总理做最后一次手术。12月中旬,周总理已经不能进食了,完全靠输液来维持生命。1976年1月8日,周总理耗尽了生命的最后一丝精力,离开了人世。毛主席闻知噩耗后,无限悲伤。只因自己病重,未能参加追悼会。8个月后,他也辞世而去。 对毛主席来说,周总理有三大贡献,这是任何人都无法比拟的。 第一,开为中国的外交行业做出大贡献,实际上,周恩来在抗日战争时期,就不停地和党内党外人士打交道。 在重庆,他频繁会晤美国驻华大使詹森、总统经济顾问柯里等美方人士,系统介绍八路军、新四军的抗战实绩,让国际社会看清中共的抗日决心。皖南事变后,他立即向美国总统特使居里通报真相,阐明内战对反法西斯战争的危害,最终促使美国以援华停滞施压蒋介石,遏制了反共逆流。 对英国,他与驻华大使卡尔建立深厚联系,其儒雅风范与坚定立场赢得对方敬佩,卡尔在获悉皖南事变内情后迅速上报政府,推动英国向蒋介石表达反对内战的立场。薛穆接任大使后,周总理仍持续沟通,更促成其与重庆谈判期间的毛主席会面。此外,他还与苏联、法国等国使节坦诚交流,广泛凝聚反法西斯共识。1945年董必武出席联合国制宪会议,正是他外交铺垫的重要成果,彻底打破国民党外交垄断,为新中国外交埋下伏笔。 第二,为革命情报工作做出大贡献 周总理是党的隐蔽战线主要创始人和杰出统帅,他亲手缔造的情报体系,为革命胜利筑起隐形长城。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面对白色恐怖,他向党中央建议成立“中央特科”,亲自制定工作原则与纪律,甚至亲授化装、密写、射击等技术,培养了首批专业情报骨干。这个机构下设总务、情报、行动、无线电通讯四科,形成了覆盖情报收集、机关保卫、通讯联络的完整体系,周恩来正是这一系统的灵魂与决策者。 南昌起义中,他展现了极致的情报保密艺术,出发前对妻子邓颖超守口如瓶,起义命令直至战前才逐级传达,连粟裕所在的警卫班也仅在待命时才得知任务,这种严密部署确保了起义突袭成功。在上海地下斗争中,他指导特科在敌营安插关键力量:深得陈立夫信任的杨登瀛长期提供核心情报,营救被捕同志、夺回机密文件;国民党密查员宋再生协助处决叛徒奸细,保卫中央机关安全。正是这样的精心布局与人才培养,让隐蔽战线在多次危机中守护了党中央的安全。 第三,毛主席最得力的军事助手 1927年,他以前敌委员会书记身份领导南昌起义,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为人民军队诞生奠定基础。1933年,他与朱德共同指挥第四次反“围剿”,运用灵活战术取得重大胜利;遵义会议上,他坚决支持毛主席的正确路线,为确立其领导地位发挥了关键作用,会后作为中央三人军事指挥小组成员,协助指挥长征突破重重封锁。 西安事变爆发后,他以中共全权代表身份赴西安谈判,力主和平解决,促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这一决策与毛主席的战略判断高度契合。解放战争时期,他任中央军委副主席兼代理总参谋长,在陕北转战中协助毛主席统筹全局。1948年三大战役期间,他更是日夜操劳,从兵力部署到后勤保障逐一细化,辽沈战役的战略攻坚、平津战役的和平解放,都凝聚着他的军事谋划。 毛主席曾说,我们这个大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周总理根本建设不下去。他称周总理有吐握之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