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清内伤外感,找对治疗关键学医最难的是判断病症类型,而判断病症的核心,首先要分

美倩谈健康 2025-11-01 19:53:51

分清内伤外感,找对治疗关键

学医最难的是判断病症类型,而判断病症的核心,首先要分清是内伤还是外感。

金元时期的医学大家李东垣提出的内伤外感辨别法,是中医看病的重要准则,流传几百年仍实用。

什么是内伤?吃饭不规律、劳累过度耗损身体正气,或是情绪郁结影响脏腑功能,这些都属于内伤的原因。

什么是外感?风、寒、暑、湿等外界邪气侵入身体表面,进而引发病症,这就是外感的由来。

虽然两者都可能出现发烧、怕冷、头痛等症状,但本质完全不同,区分的关键全在细节里。

单说发烧:内伤引起的发烧,往往时有时无,像潮汐一样起伏,根源是身体正气亏虚;

外感导致的发烧,热度高且持续不退,是邪气和身体正气激烈对抗的结果。

怕冷的区别更明显:内伤怕冷,只要保暖就会缓解,是阳气不足的表现;

外感怕冷,就算穿厚衣服、烤大火,寒意也难消除,是寒邪困住体表的症状。

头痛也不一样,内伤头痛时痛时停,跟着气血盛衰变化;外感头痛则持续不断,只有等体表的邪气深入体内,疼痛才会缓解。

再看身体状态和大小便:内伤患者大多四肢沉重、总想睡觉,呼吸短促,手心发热,还会懒得说话、没胃口、吃不出味道,小便发黄、大便要么干结要么稀溏;

外感患者则常出现筋骨疼痛、呼吸急促,手背发热,虽然有鼻塞、流鼻涕的症状,但胃口正常、肚子舒服,大小便也都顺畅。

脉象上也有明确标准:左边的人迎脉管体表,外感时人迎脉跳动比气口脉有力;右边的气口脉管体内,内伤时气口脉跳动比人迎脉有力,这是判断的关键依据。

治疗方法更是完全不同:内伤是正气不足,要以温暖、进补、调和为原则,李东垣创立的补中益气汤,就是专门针对这类病症的;

外感是邪气过剩,需要用发汗、催吐、通便的方法,把邪气排出体外才对。

如果判断错了,把内伤当外感随便发汗,会严重耗损元气,后果严重;

把外感当内伤盲目进补,就像关起门留住强盗,病情会一直反复不好。

李东垣的辨别方法,看似复杂,实则抓住了核心:看病先找根源,用药必须符合病症机理。现在病症越来越复杂,这份古老的智慧依然很有用,提醒医生和患者:病症虽然繁多,但根源能分清;治疗方法虽多,对症才有效。

只有分清内外、找准原因再治疗,才能药到病除,守护身体健康,这就是李东垣的医学智慧流传千年仍发光的原因。

0 阅读:3
美倩谈健康

美倩谈健康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