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2025年减持潮持续:三季度超660亿,10月仍未降温
2025年7-9月,A股670余家公司披露减持公告,重要股东净减持额达662.23亿元,叠加拟减持规模近千亿元。电子、计算机等科技板块成“重灾区”(106家公司减持,占比超24%),减持主力从高管转向控股股东、创投机构等核心资本方。
10月减持态势延续,仅28日就有双杰电气、信质集团等9家公司披露减持计划,单家套现金额最高达4.68亿元。截至10月,全年已有1500家公司发布减持计划,近十年A股大股东累计减持超2.75万亿元。
A股“闻减持色变”的核心,是“重融资、轻回报”的市场生态下,投资者担忧资本外流与公司信心不足。这一点与英伟达创始人黄仁勋的减持案例形成鲜明对比。
其减持并非临时决策,而是基于美国《证券交易法》规则制定的长期计划——2024年已套现7亿美元,2025年3月又预设最多出售600万股的减持方案,截至10月累计通过40余笔分散交易减持532万股,套现超9.2亿美元,仅10月就通过30余笔交易套现1.13亿美元 。
市场之所以未将其减持视为看空信号,核心在于英伟达强劲的基本面支撑:2025财年营收达1304.97亿美元、净利润728.8亿美元,同比增幅均超100%,AI芯片在全球训练市场市占率超90%,Blackwell架构GPU量产在即,算力较前代提升3倍 。
黄仁勋本人也明确表示,减持是为优化个人资产配置——其99%财富集中于英伟达股票,此举属常规财务规划,且公司高管团队同步减持的行为,也被市场解读为成熟的财富管理操作,而非对企业前景的担忧 。
这一案例恰恰证明:健康市场不惧资本流动,惧怕的是优质资产稀缺导致资本永久撤离。企业持续创造价值的能力,才是化解减持焦虑的核心,这也为A股市场生态优化提供了重要参照。
财经投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