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有个日本人,把窗户纸给捅破了,他说,日本别再做梦了,再打仗,国家可能就没了。这话是石破茂说的,以前当过防卫大臣。他说,你们天天吹的“明治维新”,那个奇迹的起点,说白了,就是抢了咱中国的钱。 首相该在 8 月 15 日战败纪念日发表谈话,可石破茂硬是拖到 10 月 10 日才发;而且内阁本来想搞官方谈话,最后没谈拢,他才改成 “个人见解”。 想必大伙都能看出来,他是既想把话说出来,又不想跟党内的右翼势力闹得太僵 —— 毕竟快卸任了,没必要再藏着掖着,但也不能把路堵死。 他说战前的日本,政治和军事根本拧不到一块儿,军队的 “统帅权” 越变越大,本该管着军队的议会却成了摆设,连媒体和信息分析都跟着失灵。 末了还强调,政治家不能跟着民粹走,议会和媒体得敢制衡政府,不然容易走歪。 这些话听着是在说过去,其实暗戳戳地对着现在的日本政坛。 这话一落地,日本政界立马吵翻了天。 自民党里的右翼代表高市早苗第一个跳出来反对,说 “战后 70 年的谈话已经够好了,没必要多此一举”,明摆着不认可石破茂的说法。 但在野党国民民主党的玉木雄一郎倒觉得新鲜,说石破茂能看到战争背后的体制毛病,这点挺有意义。 更尖锐的批评来自左翼,共产党委员长田村智子直接点破:“连侵略战争和殖民统治的错都没提,这算哪门子反思?” 连日本 TBS 电视台都不留情面,说他故意绕开 “战争责任”,根本没说透。 石破茂敢提 “明治维新靠抢钱”,其实是摸准了日本精英层的老底 —— 他们从来都清楚这笔钱的来路,只是碍于 “耻文化” 不愿认。 毕竟一承认,就得面对 “该怎么赎罪” 的问题,这对现在还想模糊历史的日本来说,太棘手了。 很多人不知道,明治维新头十年,日本根本不是什么 “崛起”,纯属硬撑。 1868 年倒幕成功后,新政府又是废藩置县又是改地税,看着热热闹闹,其实财政早就空了。 每年的收入撑死了五千多万日元,光给旧武士发俸禄就占了三分之一还多。 到了 1894 年,收入翻了近一倍,可削武士俸禄引发的西南战争又花掉一大笔,别说搞工业化,能稳住统治就不错了。 那会儿全世界非西方国家搞现代化,都卡在 “没本钱” 这个坎上。 中国洋务运动搞了三十年,最后没钱添新军舰,甲午海战输得一塌糊涂;日本本来也该是这个结局,直到打赢清朝,接住了那笔 2.3 亿两白银的赔款 —— 折成日元有 3.58 亿,相当于日本四年多的财政收入,等于是把未来四年的家底一次性捞走了。 这笔钱成了明治维新的 “救命稻草”,但也把日本的路带歪了。 政府先拿这笔钱还了外债,又掏了七千多万日元搞金本位改革,让日元站稳了脚跟,外资也敢往日本流了。 可真正的大头都砸进了军费,占了赔款的 62% 还多。 海军分走 1.25 亿日元,没几年就建出亚洲最强的舰队;陆军拿了五千多万,从欧洲买重炮建生产线,后来诺门坎大战用的装备,根子都在这儿。 让人不齿的是,日本还用这笔钱建了八幡制铁所 —— 二战前最大的国营钢铁厂,专门造军舰和炮架。 厂子建起来后,原料都不用自己找,直接从中国湖北大冶铁矿抢矿石,1908 年到 1915 年,每年都要运走六七万吨;抚顺的优质煤更是拉走了近 2 亿吨,大多都喂给了这个钢铁厂。 等于用中国的钱建厂子,用中国的资源造武器,回头再用这些武器打中国,把侵略的链条焊得死死的。 有人说日本靠赔款办教育才崛起,这其实是个误区。 当时从赔款里拨给教育的钱只有 1000 万日元,还不到总数的 3%,跟军费比起来根本不值一提。 石破茂心里门儿清,只是没把这话挑太明 —— 毕竟再往深了说,就得扯出 “侵略本质”,这是他不敢碰的雷区。 毕竟现在的日本,早就没了正视这段历史的氛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