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被我猜中了 美国众议院突然宣布了! 10月30日,美国众议院的工作人员收到通知,原定于10月31日发放的薪水将无法领取,原因正是持续的政府“停摆”导致拨款中断。这下连制定政策的国会自己也发不出工资了,真是让人哭笑不得。 这场创下近七年最长纪录的治理危机,从一开始的联邦机构关门,到如今烧到国会自己人头上,早已不是简单的政治博弈,而是美式民主里特权与公共服务彻底断裂的直白暴露。 那些制定国家政策的议员们拿着17.4万美元的年薪安然无恙,为他们打印文件、维持安保的基层员工,却要对着房贷账单和孩子的学费通知单发愁。 这种反差里藏着的,是公共服务体系的全面崩塌。史密森学会旗下的博物馆和国家动物园从10月12日就已闭门谢客,这些每年接待超三千万游客的文化地标,如今只剩下紧闭的大门和门前散落的预约取消通知单。 而这种场景并非首次上演,1990年布什政府时期的停摆中,史密森也曾关闭三天,当时因为恰逢周末影响有限,如今三十多年过去,制度漏洞不仅没补,反而让停摆持续更久、影响更广。 那些为保护馆藏文物和照顾动物留守的员工,和众议院的基层人员一样,都在无薪坚守。 联邦工作人员的困境远不止薪水停发这一层。近百万联邦工作人员要么被迫停工,要么得无薪上班,其中不乏航空管制员、安检员这样的关键岗位。 纽约肯尼迪机场取消三成以上航班,达拉斯机场安检队伍排到停车场,这些混乱背后是员工们带着怨气的履职。 1990年停摆时,国会最终给无薪员工补发了工资,而这次特朗普却含糊表示“休假员工可能拿不到补发薪水”。 这种不确定性正在啃食公共部门的职业尊严,不少年轻员工已经开始投递私企简历,政府作为“稳定雇主”的形象正在崩塌。 停摆带来的伤害早已穿透不同阶层,却唯独绕开了权力核心。加州奥克兰的无家可归者收容所床位告急,负责人说每天都要拒绝十几个求助者,而硅谷的科技巨头们却在给员工发“停摆补贴”,帮他们覆盖因航班取消产生的额外开支。 底特律的汽车工人因为工厂停工走上街头抗议,三大车企的高管却拿着分红去海外度假,这种割裂和2020年疫情时特朗普打高尔夫球、民众排队领失业金的画面如出一辙。 更致命的是民生保障网的破裂,美国农业部已经确认,11月1日起将停发覆盖4200万人的食品救济金,这些人里有近一半是儿童,他们的温饱问题,在两党的博弈里成了无人问津的细节。 这些乱象的根源,藏在预算制度的设计缺陷里。美国把政府运作和预算拨款死死绑定,却没设置任何有效的冲突解决机制,这种“要么全有要么全无”的规则,在两党极化的今天彻底沦为博弈工具。 反观德国,即便预算没通过,法律也允许政府按上一年度的标准继续开支,确保公共服务不中断。 英国如果议会否决预算,会被视为对政府的不信任,要么政府下台要么重新大选,绝不会让危机拖到影响民生。 美国的制度却把制衡变成了“死锁”,两党都把预算当成武器,没人愿意后退一步,因为后退就会被对方贴上“软弱”的标签。 表面上看,这场停摆是两党在医保法案上的分歧,民主党要把扩大医保覆盖范围纳入拨款法案,共和党则坚决反对。但往深了看,是利益集团在背后掌舵。 游说数据显示,今年第三季度医疗行业的捐款里,七成多都流向了共和党,而那些大型医药公司最害怕的就是医保扩容压缩利润。 议员们维护的不是选民利益,而是金主的诉求,这也是为什么4200万人的食品救济金要停发,议员的薪水却一分不少。 共和党领袖麦康奈尔嘴上说可以“单独拨款”恢复部分服务,却坚决不让医保议题进入谈判,这种妥协更像是为中期选举做的表面文章。 信用评级机构的下调警告,给这场闹剧盖了章。欧洲一家评级公司把美国信用等级从AA降到AA-,理由直白地指出“政府治理标准下降”。 要知道美国当前的债务规模已经超过33万亿美元,评级下调意味着政府要付的国债利息会增加,这些额外支出最终还是要靠纳税人买单。 普通家庭每年要多花几千美元应对物价上涨,而国会山的议员们却在为要不要给医保扩容争论不休,这种治理的错位,比停摆本身更让人绝望。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来评论区聊聊。 信息来源: 受政府“停摆”影响 美众议院员工工资将暂停发放 光明网2025-10-30 07: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