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宣布
10 月 29 日这天,俄罗斯总统普京在莫斯科视察军事医院时,轻描淡写地抛出了个让全球都坐不住的消息:俄军在前一天刚完成 “波塞冬” 核动力无人潜航器的试射,不仅从潜艇里顺利送出去了,连核动力系统都成功启动,从头到尾各项指标全合格。
更让人揪心的是他那句评价 —— 这玩意儿的威力,比马上要进入战斗值班的 “萨尔马特” 洲际导弹还猛,而且压根没地方拦。
要说这 “波塞冬”,真不能按普通潜航器的路子理解,说白了就是枚百吨级的 “超级核鱼雷”。
北约早就给它起了 “峡谷” 的代号,光听这名字就能琢磨出里头的忌惮。它的个头着实不小,全长 20 米,直径 1.8 米,分量足足有 100 吨,比咱们常见的鱼雷大了好几圈,乍一看更像艘小型潜艇。
动力系统是它的看家本事,装了台 8 兆瓦的液态金属冷却核反应堆,这东西体积不大但劲头特足,理论上能让它在海里绕地球跑好几圈,不用浮出水面补能量,往深海里一藏就是几周甚至几个月,安安静静待命。
要论这东西为啥没法拦截,得先看它的两个核心本事。一是潜得深,能钻到 1000 米以下的深海,可现在各国的反潜声呐顶多探到 500 米深,等于人家藏在海底的盲区里,根本找不到踪影。
二是跑得快,用了超空泡技术,在身体周围裹一层气泡减少水的阻力,水下速度能飙到 100 节,换算成地面速度就是每小时 185 公里,是美军核潜艇速度的三倍。
再说说它的威力怎么就压过 “萨尔马特” 了。“萨尔马特” 虽说能挂 10 到 15 枚核弹头,但终究是从天上往下打,而 “波塞冬” 的打法完全是另一个路数。
它带的是 200 兆吨 TNT 当量的核弹头,相当于 1333 颗广岛原子弹,专门往敌方海岸线附近的海底扎着炸。
美国有科学家做过模拟,这一炸能掀起 300 到 500 米高的巨浪 —— 这高度差不多相当于 150 层楼,顺着海岸线往内陆推进,500 公里范围内的陆地都会被洪水淹了,受影响的区域能达到 50 万平方公里,光直接丧命的可能就有 800 万人。
更要命的是核污染,爆炸会把放射性物质全搅进海水里,形成的放射性海啸冲过之后,就算有人躲过了洪水,后续的核辐射还得影响 1600 万人,沿海那些地方几十年都没法住人。
有人可能会问,这武器刚试射完,啥时候能真派上用场?其实俄罗斯早把后路铺好了,专门造了 “别尔哥罗德” 号和 “哈巴罗夫斯克” 号两艘核潜艇当它的 “坐骑”,每艘都能装 6 枚。
“别尔哥罗德” 号 2019 年就下水了,现在已经开始干试验和运输的活儿,而专门用来作战的 “哈巴罗夫斯克” 号虽然下水时间推迟了,但俄军计划 2026 年后就让这套系统具备战斗力,将来还要列装 32 枚以上。
有意思的是普京还提了一嘴,“波塞冬” 用的核动力技术以后要用到登月计划上,这说明这技术早不是纸上画的了,已经够成熟了。
不过客观说,现在公开的信息里,核动力装置能不能长期稳定工作、在水下怎么精准找到目标这些细节还没往外露,毕竟是战略级武器,核心数据肯定得藏着掖着。
但从这次试射结果看,至少发射和动力启动这两个最关键的环节都搞定了,这本身就是个大突破。
西方现在确实头大,前阵子 “海燕” 核动力巡航导弹刚试成功,现在又冒出来个 “波塞冬”,这两款核动力武器都没法有效拦截,等于给传统的防御体系撕开了两个大口子。
其实俄罗斯搞这东西也不是一时兴起,早有渊源。上世纪四五十年代,苏联就曾琢磨过造亿吨当量的超级鱼雷,可惜当时技术跟不上,只能先搁一边。
等到八九十年代,紧凑型核反应堆技术有了突破,这事儿才重新有了盼头。2008 年的时候,他们就用 “萨罗夫” 号潜艇做过首次发射试验,到了 2023 年,第一批配套的核弹头都已经造出来了。
这么多年的技术积累攒下来,才磨出这么个 “海底王牌”,也难怪普京宣布消息的时候那么沉得住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