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号,中、美在特朗普本届任期的第1次会面即将在韩国举行。不过有意思的是,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却突然喊话,要求特朗普在这场会晤上向中方施压,大幅减少对于俄罗斯的石油采购。这意味着泽连斯基也想上桌吗? 这得从泽连斯基那番 “打三年” 的表态说起。这位演员总统最擅长的就是在国际舞台上制造焦点,但这次的强硬话背后全是现实的窘迫。战场上,俄军稳步推进重新控制了顿涅茨克和卢甘斯克的部分区域,乌军补给线越拉越紧; 援助方面,欧洲的支援速度明显降了下来,法国德国态度摇摆,匈牙利和斯洛伐克干脆公开反对长期援助,美国国会的新预算也迟迟没通过。乌克兰自己的经济早就扛不住了,这场消耗战多拖一天,对泽连斯基来说就多一分崩盘的风险。 喊着 “打三年”,其实是泽连斯基对西方的一种 “财政绑架”。他心里比谁都清楚,单凭乌克兰根本撑不了这么久,这话就是说给欧洲听的:要是不持续掏钱,战争只会拖得更久,到时候难民、能源价格波动这些麻烦还得你们自己扛。 他甚至直接要求欧盟把冻结的俄罗斯资产拿出来,当成未来两三年的军事开支。可欧洲早就被战争拖得疲惫不堪,不少国家的民调里,支持援乌的比例掉得厉害,这种强硬诉求能不能奏效还是个未知数。 也正是在这种进退两难的节骨眼上,泽连斯基把主意打到了中美会晤上。他公开说 “非常希望中国帮助结束战争”,却又承认乌克兰没法直接给中国施压,只能盼着特朗普出面。 这种表态透着明显的无奈,却也藏着赌一把的心思。他知道中美会晤是当下全球最受关注的外交场合,只要把中国卷进来,就能逼着西方盟友不敢轻易放弃对乌克兰的关注 —— 毕竟在国际议题里,只要能保持存在感,就还有争取援助的机会。 可泽连斯基显然没摸透特朗普的心思。这位美国总统向来奉行 “交易式外交”,凡事都要算成本,这次亚洲之行的重点是参加 APEC 会议,还要和韩国总统谈投资、关税这些实打实的利益问题,俄乌根本不是他的优先选项。 更关键的是,特朗普自己对施压中国早就没那么有底气了。今年 4 月搞极限施压,换来的是中方对等反制;9 月再次挑衅后,主导制裁的部长直接成了政坛 “透明人”,手里能用来拿捏中国的筹码已经没剩多少。 泽连斯基盯上的中俄石油贸易,本身也没他想的那么容易撬动。美欧 10 月刚加码制裁俄罗斯石油公司和卢克石油公司,这两家占了俄出口近五成的份额,确实让不少中国国企暂停了海运现货采购。 但 9 月中国海关总署的数据显示,俄罗斯还是以 828.7 万吨的量稳坐中国最大原油来源国,环比还涨了 4.3%,全靠不受制裁影响的陆上输油管道兜底。中方早就把话说明白了,这种合作正当合法,想靠外部压力打断根本不现实。 更耐人寻味的是,按泽连斯基 “买能源就是援俄” 的逻辑,最先该被盯上的其实是欧盟 —— 直到 2024 年,俄罗斯还是欧盟天然气的最大来源国,就算新法案要禁俄液化天然气,也得到 2027 年才落地。 他绕开欧洲盟友单找中国,更像是找错了目标,可这份 “刻意” 恰恰暴露了他的真实目的:不是真指望能改变什么,只是想借着炒作中国话题,把乌克兰重新拽回国际舆论的中心。 现在的釜山会晤,原本该聚焦中美经贸、亚太合作这些核心议题,却因为泽连斯基的两番话添了不少变数。特朗普想借着俄乌问题给中国提条件,泽连斯基想借着中美会晤逼西方掏钱,各方心思搅在一起,让这场会面的走向更难预料。 而中国的立场一直没变,能源合作讲的是互利共赢,俄乌冲突的解决终究得靠当事方坐下来谈,外人再怎么喊,也左右不了局势。 对此,你们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