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星舰一旦成功,将彻底终结中国卫星发射海外订单。星舰成功意味着什么?会对中国

云景史实记 2025-10-29 22:55:09

外媒:星舰一旦成功,将彻底终结中国卫星发射海外订单。星舰成功意味着什么?会对中国海外卫星发射订单产生多大影响?   外媒这话听着挺唬人,本质上是把星舰的技术优势夸成了“垄断利器”。合着航天市场是个只能容下一家的小摊位?星舰再厉害,也不能把中国航天的海外生意全抢光。 星舰 “成功” 到底意味着啥。咱不否认,这玩意儿要是真能顺顺当当跑起来,确实是航天圈的大事儿。 近地轨道能拉 150 到 250 吨东西,相当于把三十辆小汽车怼天上去,还说能把每公斤的发射成本压到 60 美元,这比现在主流火箭便宜老多了。 要是用来送大型空间站部件、搞大规模卫星星座,甚至像马斯克说的 2026 年送机器人去火星,那确实有两把刷子。 可问题是,这 “成功” 还没真正落地啊!截至 2025 年 8 月,星舰试了九回,助推器好不容易能软着陆了,上面的飞船却还老出岔子,一会儿燃料漏了,一会儿姿态控不住,炸了好几回。 更关键的是,它要去火星得靠 “轨道燃料补给”,就像飞机在空中加油似的,这技术到现在一次都没成功过 ,没这本事,别说去火星,连大运力复用都白搭。 就算现在突然宣布 “成功”,从试验阶段到真正能接商业订单,最少也得三五年,当年 SpaceX 的猎鹰 9 号,从第一次成功到能稳定接活,足足等了 6 年,星舰咋可能一步登天?说白了,它现在就像辆还在试驾的新车,连牌照都没拿到,哪能马上就抢遍所有生意? 再说说中国航天的海外订单,真不是外媒说的那样 “一戳就破”。2025 年初,巴基斯坦要发一颗叫 PRSC-EO1 的遥感卫星,找的就是中国。 咱不光把卫星送上天,还包了后续的测控服务 , 长城公司调动了 19 个国家的地面站,从东南亚到欧洲再到非洲,5 天里盯着卫星转了 237 回,数据接收、轨道调整没出一点错,成功率 100%。巴基斯坦一看这么靠谱,直接就跟咱续了整个卫星星座的服务合同。 您看,咱中国航天做的不是 “一锤子买卖”,不是光把卫星扔上天就完事,而是从发射到售后的全链条服务,就像你买家电,不光送货上门,还帮你安装调试、教你怎么用,客户能不认可吗? 再说说大家最关心的成本。星舰说 60 美元一公斤,听着是便宜,可咱中国航天也没闲着。国家队的长征八号甲火箭,以前用的是专门的转运平台,又贵又慢,现在换成重型卡车,不光成本降了一大块,发射工位恢复时间也从三四周缩到 7 天 。 这相当于以前一个月只能发一次,现在一个月能发三四次,效率提上去了,成本自然就下来了。商业火箭更厉害,现在成本已经控制在每公斤 3 万元以内,还在搞可回收技术,以后还得降到 2 万以内。 可能有人会说,这还是比 60 美元(差不多 420 块人民币)贵啊!可您别忘了,不是所有卫星都需要星舰那 150 吨的运力。 市面上 80% 的卫星都是几百公斤、几吨重的小卫星,就像阿曼那颗,跟着 “一箭 15 星” 拼车上天,摊下来每公斤成本比用星舰还便宜。 更重要的是,航天发射这事儿,从来不是 “谁运力大、谁便宜就选谁”,可靠性和信任才是根儿。中国长征系列火箭这么多年,发射成功率一直排在世界前三,就像老司机开车,稳当! 可星舰呢?就算真成功了,也是个刚出炉的 “新玩意儿”,谁家敢把几千万美元的卫星随便交给一个还没跑过几趟的 “新手”? 当年猎鹰 9 号刚出来的时候,客户也观望了好几年才敢下单,星舰咋可能一出来就抢光生意?还有,很多国家跟中国合作,图的就是咱不附加政治条件。 再说了,市场需求本来就多种多样。星舰适合搞那种大运力、大规模的项目,比如马斯克自己的星链星座,一次发几十颗卫星。 可还有很多小国家、小公司,需要的是灵活、快速、定制化的服务。比如非洲有个国家想要颗卫星监测农业,看看哪里缺水、哪里该施肥;东南亚有个国家想要颗卫星覆盖海岛,解决通信问题。 这些需求,中国都能满足,不光帮你发射,还能帮你设计卫星、制造卫星,甚至帮你培训技术人员,让你自己能运营卫星。 所以啊,外媒说星舰成功能 “彻底终结” 中国卫星发射海外订单,纯属夸大其词。星舰要是真成功了,确实会让商业航天市场更热闹,中国航天也得加把劲跟它竞争,但要说把中国的海外订单全抢光,那是既看不起中国航天的实力,也不懂市场的规矩。 中国航天有成熟的技术、靠谱的服务、灵活的方案,还有一大帮信任咱的老客户,这些都不是星舰靠 “大运力、低成本” 就能随便抢走的。 以后的市场,更可能是星舰做它的 “大生意”,中国航天做咱的 “精生意”,大家各有所长,谁也终结不了谁。 那些外媒的话,听听就算了,真当不了真 —— 中国航天的底气,是靠一次又一次成功的发射、一个又一个满意的客户堆出来的,不是谁随便说两句就能打垮的!

0 阅读:73
云景史实记

云景史实记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