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一孤老去世欠贷66万,银行追债却“找不到被告”?法院判了:民政局清偿!  

飞绿说历史 2025-10-29 20:09:29

上海一孤老去世欠贷66万,银行追债却“找不到被告”?法院判了:民政局清偿!   说起上海这起孤寡老人去世后欠下银行66万元贷款的案子,不少人第一反应肯定是,这钱该怎么办?   老实说,这位孤老的具体身份大家关注不多,毕竟老人去世时身边没有亲人,走得也挺突然。   老人贷款买房,用房产抵押,按理说是银行挺常见的业务。   人没了,遗产却还在,欠款也没消。   平时遇上有家人的,房子要么留给儿女,要么家里人替他还钱,事情就顺顺当当解决了。   但现在家里一个继承人都没有,房子也没人认领,银行就陷入了“有房子,却没人说话”的尴尬局面。   其实很多人可能都没想到,现实生活里,这种情况还挺多见。   上到法院,银行想要通过法律流程把房子变卖抵债,可一查户口、查亲属,连个能出面的家属都没有。   法院这边也不能凭空定个人出来当被告,得按规矩走程序。   这个时候,就得用上民法典里的规定了。   我国法律早就考虑到了这类情况,专门有条款说,如果没人继承,这遗产最后归国家。   只是以前,大家都以为这样的小概率事件不会出现在身边。   案件推进到这一步,法院就把民政局拉了进来。   民政局在这时其实就充当了遗产管理人的角色,说白了,就是国家来帮着把这摊子事收拾妥帖。   法院判决很讲理:民政局先把遗产——也就是房子,依法变现、拍卖,换来的钱优先用来还银行的贷款。   如果钱不够还,那银行也只能按遗产的实际价值收回贷款,不会让民政局、国家兜底补差价。   这样一来,银行的钱有着落,房子也有归宿,流程走得顺顺当当。   其实仔细一想,这个判决既没让国家直接“埋单”,也没让银行吃亏,更没有让社会资源白白浪费掉,还是挺公平的。民政局接手无人继承的遗产,本身就是履行社会管理职责。   银行贷款本来就是做风险评估的,遇上特殊情况,能追回多少钱就有多少钱。   法院站在中间,依法裁定,也保证流程合规。   这种三方互动,既反映出我国法律体系的细致,也让人觉得社会治理还是越来越有人情味了。   这起案子还有一个让人感慨的地方,就是它显示了社会治理的进步。   以前遇到这种“无人继承”的老人生前欠债,往往会卡在程序上。   银行不敢擅自处置房产,法院找不到被告无法审理,民政局也不知该不该出手。   现在有了明确的判例,民政局、法院、银行三方分工清楚,依法办事,百姓也能看明白,流程透明,社会信心也就更足了。   对于普通人来说,这其实是一种实实在在的“安全感”。   这个案子虽然涉及金额不算天文数字,却让人看到了我国法律体系和社会治理中许多细致入微的一面。   无论是银行、法院,还是民政局,各方都在尽力把事情办得合情合理。   这其实也是我国依法治国、保障民生的一个缩影。   或许,这就是这个案子带给我们的最大启示——在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中,法律和制度始终是我们最坚实的依靠。   参考:上海一孤老去世欠贷66万,银行追债却“找不到被告”?法院判了!——环球网

0 阅读:33

评论列表

JYYX

JYYX

2
2025-10-29 20:22

非直系亲属都没头么?

猜你喜欢

飞绿说历史

飞绿说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