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能接受婚宴上全是预制菜吗?37万婚礼翻车事件,撕开了最刺眼的真相 前言:上海一场总花费37.98万的婚宴,把“预制菜”推上了风口浪尖。新人花8888元一桌订的“高端现制宴席”,后厨却堆满袋装半成品,宾客吃到带血水的白切鸡、空壳的贝壳,这事儿让无数人怒了——我们真的反感预制菜吗?还是反感被当成“冤大头”? 正文:那位上海博主的经历戳痛了太多备婚人。为了婚礼上的体面,他选了口碑响亮的万豪酒店,反复确认“是否现做”,得到“100%后厨现制”的保证才下单。可开席后,宾客的议论浇凉了他的心:“这红烧肉吃着像罐头,没有烟火气”“虾子是冻过的,口感发柴”。最离谱的是那道白切鸡,瓷盘边缘凝着淡粉色血水,根本没熟透 。 他找酒店要说法,经理拍着胸脯否认用了预制菜。直到他闯进后厨,才看见橱柜上整齐码着“德国咸猪手”“八宝饭”的预制包装袋,冷藏柜里全是“加热即食”的冻虾。更讽刺的是,他曝光后没等来道歉,反而收到了酒店的律师函,要求删视频赔礼道歉。 这事儿炸出了无数同款遭遇。有网友说老家婚宴用预制菜,鱼香肉丝里的胡萝卜丁全是软塌塌的,“五分钟就上齐十道菜,傻子都知道是加热的”;还有人吐槽“两千块的餐标,吃着比外卖还敷衍”。但也有人觉得预制菜没毛病,“我姐婚宴用了预制八宝饭,味道和现做的一样,省出的钱加了个甜品台”。 其实数据早说了真相:一线城市高端酒店婚宴的预制菜渗透率已达62% 。预制菜本身不是原罪,它能提高出餐效率、减少浪费,快餐店里的预制菜大家吃得挺坦然。江苏消保委的调查显示,真正让消费者炸毛的不是预制菜,是78.1%的商家从不提前告知,用现做菜的价卖预制菜 。就像那位餐饮人算的账,8888元一桌的婚宴,预制菜食材成本可能不到1500元,剩下的钱全成了“智商税” 。 好在新规要来了,国家卫健委的《预制菜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草案已经过审,未来商家必须明确告知是否用了预制菜,隐瞒要受罚。这才是关键——不是禁止预制菜,而是给消费者知情权和选择权。 结语:婚宴吃的从来不是菜,是新人的心意和对宾客的尊重。花小钱用预制菜坦诚说明,没人会苛责;花大价钱却用预制菜骗大家是“现制高端菜”,才是真的伤人心。你参加过的婚宴踩过预制菜的坑吗?要是结婚,你能接受明说的预制菜婚宴吗?评论区聊聊~



春夏的清凉
未来商家明确说了这是预制菜,那还有人去呀[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