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26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宣布,俄方已成功完成“海燕”核动力巡航导弹的关键试验,并强调这款配备核动力装置、具有超远射程的武器全球尚无同类产品。俄军总参谋长格拉西莫夫进一步汇报称,此次试验中导弹飞行了约1.4万公里(持续约15小时),并未达到其极限射程,并成功验证了其规避导弹防御系统的能力。 俄军总参谋长格拉西莫夫当场铺开试验数据:这枚代号 9M730 的导弹 10 月 21 日就从北极发射场升空,一路飞了 1.4 万公里,在空中飘了 15 个小时才命中堪察加靶场,而这还没到它的极限射程。 更绝的是飞行过程中,它在 50 到 100 米的超低空完成了十几次垂直和水平机动,把反导系统的探测网当成了摆设。 要知道常规巡航导弹比如 “战斧”,撑死飞 2000 多公里就得落地,“海燕” 却能靠微型核反应堆一直飞,理论上绕地球两圈都没问题。 这款导弹是 “革新者” 设计局和全俄实验物理科学研究所联手搞出来的,弹体设计很有讲究,四棱尖拱形弹头配矩形弹体,中部的大展弦比机翼能减少飞行阻力。 它起飞时靠固体火箭助推,爬升到一定高度就切换核动力模式,反应堆加热进气道里的空气,膨胀后从尾喷管喷出产生推力,整个过程没出现一点辐射泄漏。 军事专家克托诺夫说,它只有发射瞬间 3 秒内能被 DSP-4 卫星捕捉到,助推器一关机,雷达就再也找不到它的踪影,活像个低空幽灵。 这次试验选的时机很有说道,10 月 21 日正好是北约 “坚定正午” 核演习进行到一半的时候,14 个成员国的 70 架飞机正在荷兰练投掷核弹的本事。 更巧的是,26 日俄方官宣当天,距离特朗普搁置美俄首脑会晤刚过去 5 天。俄罗斯副外长里亚布科夫特意强调,试验完全符合俄美战略武器双边协议,没半点违规。 这事儿不是突然冒出来的,2018 年普京就在国情咨文里提过这个叫 SSC-X-9 “天坠” 的项目,当时是冲着美国退出《中导条约》去的。 中间也栽过跟头,2019 年白海试射时反应堆失控,5 名工程师牺牲,西方媒体还笑它是 “飞行切尔诺贝利”。直到这次 1.4 万公里的飞行成功,才算把技术坎儿迈过去了。 国际上的反应立刻分化开来。特朗普在 “空军一号” 上抱怨 “这不合适”,还说美国核潜艇就在俄海岸附近,没必要让导弹飞这么远。俄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倒显得淡定,说试验是为了保障国家安全,不该影响俄美互动,俄对接触一直持开放态度。 普京自己也留了余地,说要投入战备还得搞定部署设施,按专家估计最快 2027 年才能列装,可能会用轮式发射车或铁路运载工具搭载。 这款带 25 万吨当量核战斗部的导弹,光射程就够让人头疼,更别说它能绕开反导系统从任意方向突袭。兰德公司测算,美国要防住它,得把环形防御成本翻一倍。而对俄罗斯来说,这或许正是推动美国重回《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谈判桌的底气。 信源:中国新闻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