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台儿庄战役,16岁的“狼兵”韦容松正在巡逻,途中他碰到了由6名日军组成的特工队,他决定干掉他们! 1938年3月下旬,台儿庄外围战事激烈,第48军前沿哨位负责监视运河路径。韦容松值早班,携带步枪和几枚手榴弹出发,沿小径推进检查。哨位失联后,他赶到现场,发现三名广西士兵遇害,尸体布满枪伤,地上留有敌方靴印。那是日军特制钉鞋痕迹,指向西北山坳,显示六个士兵携带重物缓慢移动,显然是渗透小组执行侦察破坏任务。韦容松判断敌队已深入腹地,返回报告需时,周边据点可能遭突袭。他选择沿足迹追踪,钻入林间小道,借灌木掩护前行。 追踪途中,韦容松每隔一段停顿观察,足迹渐转稀疏,敌队进入警戒状态。中午时分,他从土丘俯瞰谷地,发现六名日军分散宿营,装备包括无线电和炸药,肩章显示第十师团渗透队。韦容松退后计算地形,谷口狭窄,两侧陡坡适合设伏,但敌有哨兵。他决定夜间行动,趴伏岩后监视,期间不动声色等待时机。下午敌队生火检查地图,韦容松移位避开视线,保持距离。夕阳西沉后,哨兵换班打盹,他贴地接近,解决外围警戒。 营内其余五人裹毯休息,韦容松取出全部手榴弹,依次拉环投向敌营。爆炸接连响起,吞噬熟睡目标,碎片四溅。烟尘中,他端起步枪射击晃动身影,补枪清除残余威胁。整个过程,敌营成焦土,六名日军全灭。韦容松捡拾部分装备,裹住电台残件,背起弹药撤离谷地。翻越土坡返回哨位,途中荆棘划破衣袖,他扯断继续疾行。黎明前抵达,报告连长,长官派人验证现场,确认战果。 这次行动阻断敌方情报链,第48军据此调整部署,台儿庄阵地稳固。韦容松的做法,体现了广西士兵的实战智慧,追踪判断和投弹时机都抓得准。日军特工队装备精良,本意刺探通讯线,却因渗透痕迹暴露,被单个战士端掉。这样的战例,在前线不多见,却直接影响局部防线。韦容松返回后,继续轮班巡逻,他的经验被老兵们口头传授,新兵听后加紧操练。整个事件,暴露日军渗透战术的弱点,也让国军士气提振。 台儿庄反击发起,第48军推进数公里,日军第十师团溃败,南北合击计划破产。韦容松事迹通报全师,官兵围坐传阅,称他“狼兵”,次日补发铜质徽章。他升任班长,负责新兵操练,继续执行侦察任务。部队转战武汉,沿长江支流行军,雨季泥路难行,韦容松指挥班组推炮架。10月,他的十六岁生日就在临时营房度过,同乡煮粥分食,他接过碗沿边咽下。 武汉会战后期,广西部队奉命掩护主力撤退。撤退途中,日军飞机低空轰炸,炸弹落下掀起土柱。韦容松殿后阻击,推开新兵挡在前,胸口中弹片,倒在水田边缘。战友抬尸裹白布,掘坑埋于江坡,立木牌刻姓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