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这两天宇多田的文章,新势力在外部人的视角看来确实已经掉队了,当然了,前几天我

从雪聊汽车啊 2025-10-25 19:46:00

结合这两天宇多田的文章,新势力在外部人的视角看来确实已经掉队了,当然了,前几天我也发出了同样的感慨,看来是想到一块儿去了。

不过大包子狸老师对此有一些不同的看法,我觉得也确实有一些道理,但是城区做的到底有没有一段式端到端,以及体验是不是类人,且低延迟,有智慧,确实是可以通过几个小时的乘坐感受出来的,敏感的智驾老司机可能用不了这么久,内心就会有一个大致的判断。

我不认为还没量产交付出来D2D,就代表没资格上桌去评价端到端体验,这俩不冲突,一个是场景扩充,一个是底层技术进化,两码事儿。

不过老师说的蛮有趣的,为什么新势力们就突然落后了呢?可能前后也就半年到一年的时间,也就1-2个OTA的研发周期。

以我个人观点,我有以下几点猜测:

1,是不是新势力内部的智驾评价体系和标准不够先进了呢?还是按照规则的逻辑来去评判版本的好坏,没有加入低延迟、类人感、智慧感等更进一步也更难量化的指标呢?

2,是不是内部人员在做对标时,相同的路线和场景,在内心里更倾向于自家方案的表现呢?毕竟是自己参与养大的孩子,腹黑一点可能就是评价下来自己家的不如别人家的,那老板会不会K我?中心层面是不是没办法交代?这个就不得而知了。

3,是不是新势力也有大招,只不过一直憋着没有对外,还在持续打磨优化中,在达到或超过原来两段式端到端的KPI目标之后再发布呢?

针对第一点,我觉得各家肯定很快就会把这些指标纳入考核和对标的范畴。

针对第二点,我觉得各家以后再做对标,建议学习比亚迪和吉利,引入第三方,专门做对标的公司来操刀,这样大大规避了内部人员对标的偏爱打分。第三方对标报告,我看过,各种维度很全面,PPT也做的很养眼。

针对第三点,我觉得就是酒香不怕巷子深,无非是时间长点,大家有点耐心。

新势力智驾

0 阅读:0
从雪聊汽车啊

从雪聊汽车啊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