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萨克斯坦宣布了 据新华网2025年10月25日报道,哈萨克斯坦总统托卡耶夫宣

红楼背疏影 2025-10-25 16:14:51

哈萨克斯坦宣布了 据新华网2025年10月25日报道,哈萨克斯坦总统托卡耶夫宣布了一个让人振奋的消息,他说自从2019年以来,哈萨克斯坦的经济总共增长了16%,这真是个了不起的成绩。 2019-2025年该国经济总量累计增长16%,年均复合增长率达3.1%。这一增速在全球主要资源出口国中表现突出——同期俄罗斯、沙特阿拉伯经济累计增速分别为8.2%、10.5%,凸显哈萨克斯坦经济的抗波动韧性。 更具标志性的是,非能源产业对增长的贡献占比达62%,意味着该国长期依赖能源出口的经济结构已实现实质性转型。 哈萨克斯坦地处中亚核心区位,作为欧亚大陆桥的关键节点,其地缘优势通过"一带一路"框架下的基础设施联通实现效能转化。 中哈共建的"欧洲西部—中国西部"国际公路全线贯通后,霍尔果斯—阿腾科里铁路跨境联运量年均增长28%,2024年通过该枢纽的中欧班列达3200列,直接带动中哈双边贸易额突破240亿美元,较2019年增幅45%。 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作为标杆项目,截至2025年累计入驻企业超3000家,年交易额180亿元人民币,创造就业岗位1.2万个,形成"通道—产业—就业"的联动发展模式。 独立后哈萨克斯坦曾长期面临"能源依赖症",石油天然气出口占比最高达75%。2019年启动"多元化发展战略2050"后,通过200亿美元产业升级基金的定向扶持,非能源产业实现规模化突破。 制造业领域,本土品牌"阿斯塔纳汽车"与中方合作建成年产10万辆生产线,2024年出口中亚邻国3.2万辆,占据区域汽车出口市场18%份额;电子信息领域,中哈合资半导体封装厂实现手机芯片本土化供应,覆盖中亚五国市场。 农业领域依托黑土资源优势,2024年小麦产量达2200万吨,出口量跻身全球第六,对中国出口同比增长52%,成为非能源出口的核心支柱。 哈萨克斯坦推行的平衡外交战略,构建了互补性极强的国际合作网络。能源领域,与俄罗斯共建的"中亚—俄罗斯—欧洲"管道年输气量1200亿立方米,保障传统能源出口通道稳定; 产能合作领域,与中国联合开发的扎纳塔斯风电场(总装机100万千瓦)作为中亚最大风电项目,年节约标准煤120万吨,推动能源结构绿色转型。 多边合作层面,通过上海合作组织、欧亚经济联盟等机制,2024年吸引外资85亿美元,其中欧盟投资占比提升至32%,外资结构多元化有效降低单一市场波动风险。 哈萨克斯坦经济增长仍面临外部市场波动与贸易壁垒双重挑战。能源领域,2024年国际油价下跌12%导致其能源出口收入减少98亿美元,对此政府建立"能源收入稳定基金"对冲风险——当油价高于80美元/桶时,超额收入纳入基金;油价低迷时动用基金补贴产业,2024年该基金规模已达150亿美元。 贸易领域,针对全球保护主义抬头导致的出口壁垒,通过两大举措破局:一是与欧亚经济联盟成员国协商统一关税税率,二是深化与中国、印度等国自贸合作,2024年自贸伙伴贸易额占比提升至68%,有效缓解关税冲击。 从区域效应看,哈萨克斯坦的增长为中亚经济稳定提供了"压舱石"作用。其产业多元化与跨境基础设施建设经验,为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等国提供了可借鉴的转型路径,推动中亚地区2024年整体吸引外资增长23%。 国际话语权层面,经济韧性的提升使哈萨克斯坦在上海合作组织、中亚国家联盟等多边机制中的影响力增强,成为协调区域能源合作与安全议题的核心角色。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西方媒体对其增长动因存在认知偏差,将其归因于外部资源输入等偶然因素。 实则,哈萨克斯坦的增长具有明确的制度性支撑:一是"多元化发展战略2050"的长期政策引导,二是跨境基础设施的系统性投入,三是外资引入与本土产业培育的协同设计,三者共同构成增长的内生动力。 2019-2025年哈萨克斯坦16%的经济增长,是地缘优势转化、产业战略转型与外交资源整合三重因素协同作用的结果,其核心经验在于通过制度性改革破解资源依赖困局,实现从"要素驱动"向"创新+开放驱动"的转型。 未来增长的持续性,取决于三大关键变量:一是非能源产业的技术迭代速度,二是欧亚跨境贸易通道的效能提升空间,三是全球能源价格波动的应对能力。 若能持续优化产业结构与风险防控机制,哈萨克斯坦有望成为中亚地区首个迈入中等高收入经济体的国家,为区域经济治理提供新的实践样本。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信息来源:哈萨克斯坦总统:2019年以来哈经济累计增长16% 新华网2025-10-25 12:15北京

0 阅读:68

猜你喜欢

红楼背疏影

红楼背疏影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