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发出全球通缉令,逮捕中国芯片科学家陈正坤,现在怎么样了? 美国是真的玩大了,

地缘历史 2025-10-25 09:53:21

美国发出全球通缉令,逮捕中国芯片科学家陈正坤,现在怎么样了? 美国是真的玩大了,一个芯片科学家,被盯上了,全球通缉令发了五年,到今天还没收回。到底怕他什么?躲了这么久,他到底怎么样了?   2016年,陈正坤从台湾联电跳到福建晋华,外界一开始没太在意。   但放在当时的背景下,这一步几乎是把火柴往汽油桶里扔。   中国提出“芯片自主化”口号,美光、三星、SK海力士三家垄断全球内存市场,光中国一国每年就要买走2700亿美元芯片,进口额比石油还高。   陈正坤,这个曾经在美光台湾子公司做到总裁的人,突然站到“对面”,他太懂美光了,懂得让美国恐慌。   2018年,美光终于动手。它不和晋华打技术仗了,直接拉美国司法部出面,打“间谍案”。   经济间谍罪、商业机密盗窃罪,帽子一顶接一顶,而且不仅告陈正坤,还把联电和晋华整个公司捆进去,说他们窃取了价值87.5亿美元的技术。   美方声称,陈正坤离职前带走了两名下属,拿走了上千份技术文档,甚至连他1988年发表的论文都被拿来当证据,说和美光某项专利“相似”。   指控发出后,美国商务部火速将晋华拉入“实体清单”,设备、材料、技术全线断供。   ASML暂停光刻机交付,美国设备商集体撤厂。   晋华刚造起的厂房,就这么被砍断了脊梁。不到半年,公司损失超200亿美元。   美国不只是想赢,是想彻底掐死中国内存芯片的独立希望。   2020年6月,美国旧金山法院发布全球通缉令,通过国际刑警组织要求所有成员国协助逮捕陈正坤。   这是一个科技官司,却走到了全球通缉的地步。   中方外交部罕见强硬回应,称美方“长臂管辖”毫无底线,把正常商业竞争变成政治猎巫。   而在国内,陈正坤被媒体称为“民族科技英雄”,无数网友喊出“不能让第二个孟晚舟出现”。   但陈正坤没出现在镜头前。2020年之后,他几乎从公众视野中消失了。   有人说他留在福建,有人说他回了台湾,没人能确认。但能确定的是,他没有被抓,也没有停止工作。   2021年,晋华竟然在美方全面封锁下量产出25纳米DRAM芯片,良品率达90%,功耗比美光还低。   这让整个行业震惊,在几乎孤岛的环境下,他的团队竟然顶住了。   联电在2020年认罪缴纳6000万美元罚款,算是“脱身”。但晋华拒不认罪,坚持技术自主。   而且在福州法院反诉美光专利侵权,2018年胜诉,美光在中国市场部分产品被禁售。   这一来一回,让案件成了一场没有胜负的拉锯战。美国司法系统迟迟无法推进,陈正坤也始终未被引渡。   2023年底,事情似乎出现了松动。媒体爆出,美光和晋华私下完成了全球和解,撤销了民事诉讼。   2024年2月,有消息称美国法院以“证据不足”为由,撤销了对陈正坤的通缉令。   但官方从未正式确认,至今在国际刑警组织网站上,仍查不到明确撤销的记录。这意味着,陈正坤依然不能踏出中国一步。   中美科技博弈的战线早已拉长。从孟晚舟到陈正坤,从华为到晋华,再到后来的ASML光刻机出口禁令,再反转允许DUV出口,这场对峙早已超越了单一事件。   美国将《芯片法案》写入法律,拨款数百亿美元扶持本土制造;中国则用“国产替代”策略,一点点把设备、材料、EDA工具链全部补齐。   2025年,中国芯片产业年增长21%,全球市场份额已突破12%。晋华的设备国产化率超过70%,甚至启动了3纳米工艺预研。   站在今天回看,陈正坤的“逃亡”并未削弱他在技术界的影响力。   他没有被审判,没有被定罪,也没有公开露面,但他的成果还在晋华的生产线上稳定输出。   美国的全球通缉令没能换来一个科学家的人头,反倒加速了中国芯片产业的觉醒和独立。这或许是美国始料未及的。   而美光呢?从2018年480亿美元市值一路跌到现在的190亿,裁员7000人,市场份额不断被蚕食。   即便在胜诉的表面下,它也没能阻止全球产业链的重构。当初指控陈正坤“偷技术”的美光,如今却深陷转型焦虑。   芯片不是一个人能扛起的战场,但一个人确实可以点燃一个产业的希望。   陈正坤今天或许依旧隐身,但他留下的技术路径、团队体系、产业精神,已经成为中国芯片抗压前行的底色。   对美国而言,这场“技术维权”打到了今天,已经变了味。   当一个科技问题被政治工具化,当一个科学家被当成战略假想敌,最终失控的只会是规则本身。

0 阅读:99
地缘历史

地缘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