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不疼那个4岁就没了的娃?可他妈妈攥着奶茶杯看他含珠蹦跳时没拦,现在把“监护人”三个字揉碎了甩在商家脸上——这波“甩锅”,比珍珠卡喉还堵得慌。 4岁孩子捧着杯珍珠奶茶,含着圆滚滚的珍珠钻进淘气堡蹦床疯玩——下一秒,那颗没嚼碎的珍珠呛进气道,最终没能救回来。 可后续的走向,却离谱得让人胸口发闷:家长举着牌子堵了古茗门店,又找商场淘气堡要说法,一会儿怪奶茶店没把珍珠做小,一会儿怪游乐场没拦着带奶茶进场,把“追责靶心”死死钉在别人身上。 从头到尾,没提半句自己没看住孩子、没阻止他含着异物蹦跳的疏漏——仿佛4岁娃含着珍珠疯跑的危险,是别人该替他盯牢的事。 谁都心疼这没留住的小生命,可4岁娃的气道本就窄得像根细管,含着圆滚滚的珍珠蹦跳,本就是肉眼可见的风险。古茗的提示或许不够醒眼,商场的管理或许存在疏漏,但作为把孩子带在身边的监护人,“别让他含着东西疯玩”,难道不是最该攥在手里的底线? 最让人堵心的不是意外本身,是出事之后“责任都是别人的”的理直气壮——悲剧里或许没人能完全摘干净,但监护人的那份担子,真不该轻飘飘撇得一干二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