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刚才 立陶宛正式宣布了 立陶宛国防部10月23日发表声明,称俄罗斯两架军用飞机在当晚进入立陶宛领空,立陶宛相关部门介入处置此事。 立陶宛国防部声明指出,俄罗斯两架苏-30战斗机与伊尔-78加油机进入立陶宛领空约790米,停留时间不到18秒。 立陶宛方面随即协调部署在本国的北约西班牙籍战斗机紧急升空巡逻,对俄军机进行了应对。 俄罗斯国防部10月23日夜间发表声明回应,称立陶宛关于俄战机越界的指控不实,当天俄军苏-30战斗机仅在加里宁格勒州上空开展常规训练,全程严格遵守俄罗斯领空使用规则,未偏离航线、未侵犯他国边界。 立陶宛与俄罗斯之间的此类空域摩擦事件在波罗的海地区频繁发生。上个月,爱沙尼亚也曾指控三架俄罗斯军机闯入其领空。 当前俄罗斯与北约之间的紧张关系持续升级,北约内部对此反应存在分歧:部分成员国主张对俄罗斯采取强硬应对措施,另有部分成员国则表现出谨慎态度。 加里宁格勒地区已成为双方博弈的关键焦点,俄军在该区域的空中活动让北约应对压力增大;从本质上看,此类空域摩擦带有心理博弈属性,也使得波罗的海国家成为大国博弈的前沿地带。 这次事件中,立俄双方对“是否越界”“机型种类”的表述存在明显差异,本质是大国博弈下的认知主导权争夺。 立陶宛强调“领空被侵入”并调动北约力量,是为强化“安全受威胁”的叙事,争取北约更多资源倾斜;俄罗斯则通过明确训练时间、航线合规性,反驳“挑衅”指控,维护自身军事行动的合法性。 这种信息博弈加剧了区域舆论对立,也让波罗的海国家民众陷入安全焦虑,进一步凸显了该地区“话语战场”的激烈程度。 加里宁格勒作为俄罗斯在波罗的海的“飞地”,其特殊地理位置使其成为俄与北约博弈的天然焦点。 俄军在该区域的常规训练,既为维护自身战略通道安全,也暗含对北约东扩的反制意味;而北约将其视为“俄渗透欧洲的跳板”,不断强化周边军事部署。 双方在这一狭小区域的军事活动叠加,极易因误判引发意外冲突,形成“部署-反制”的安全困境。 这次空域摩擦虽规模小,但再次警示:加里宁格勒的地缘矛盾若不加以疏导,可能成为点燃波罗的海安全危机的导火索。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立陶宛局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