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西方媒体在评论中国武器时,都会说中国武器没有经过实战检验? 西方媒体这样评价中国武器,就是怕中国抢了他们在国际上的军火生意。要知道,西方媒体大多跟他们的军工产业、政府政策绑在一起,说话从来不是“就事论事”,得先算笔利益账。 大家都知道美国军火商赚钱有多狠,他们不光卖武器,还能影响政府决策,连媒体都得帮着吆喝。就像之前美国援助乌克兰,看着是帮别人,其实给乌克兰的武器钱,八成最后都进了自己军火商的口袋,既赚了钱又给国内创造了就业,议员们也乐意支持。 可中国武器这几年发展太快了,无人机、先进战机、导弹系统样样拿得出手,价格还比西方的便宜,要是大家都觉得中国武器靠谱,西方军火商的生意不就被抢了?所以他们得找个理由贬低中国武器,“没经过实战检验”就是最现成的说法——哪怕没真凭实据,念叨多了,有些国家买武器时就会犯嘀咕,宁愿多花钱买西方的“放心货”。 更有意思的是,他们这套标准从来都是“双重”的,对自己人宽得很,对中国就严得没边。就说美国的F-35隐形战机,刚出来那几年也没打过正经仗,各种故障还不少,可西方媒体没一个说“这玩意儿没实战检验不能信”,反而天天吹是“全球最先进”。英国的女王级航母,好几次出海都出故障,连舰载机都没配齐,也没人拿“没实战”说事儿。 可到了中国武器这儿,哪怕有实打实的实战例子,他们也能装看不见。前阵子印巴空战,巴基斯坦用中国的歼-10C战机,把印度号称“经过实战检验”的法国阵风战机打了个6:0,连印度飞行员都跳伞了,这明明就是最硬的实战证明,可西方媒体要么不提,要么就说“是巴基斯坦飞行员厉害,跟武器没关系”。这偏心眼儿,明眼人一看就明白。 再说了,中国的国防政策跟西方不一样,咱们向来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几十年没打过大规模战争,武器自然没太多在自家战场上“露脸”的机会。可这不等于武器没经过考验啊!现在的实战检验早就不只是真刀真枪打仗了,军演里的模拟对抗、极端环境下的测试、出口到其他国家后的战场表现,都是实打实的检验。 比如中国的彩虹、翼龙无人机,在中东好多国家都用过,打击恐怖分子又准又稳,当地军队都夸好用,这难道不算实战检验?可西方媒体就盯着“中国没打仗”这一点,硬说武器不靠谱,说白了就是故意钻空子。 还有个深层原因,就是西方打心底里不愿接受中国军工崛起的事实。以前他们总觉得自己的武器技术是“天花板”,中国只能跟在后面学。可现在不一样了,中国的高超音速导弹、激光武器、无人作战系统,好多都走在了西方前面。澳大利亚有个智库都承认,美国在这些领域还停留在画图、试验阶段,中国都已经列装部队了。 这种落差让西方心里发慌,又没法否认中国的技术进步,就只能拿“没实战”当挡箭牌,试图消解中国武器的威慑力。就像咱们阅兵展示新武器,他们不说技术多先进,反而挑刺“没实战”,其实就是酸葡萄心理在作祟。 更阴险的是,这说法还能配合西方的地缘政治算计。他们想让盟友都跟着自己对抗中国,就得让大家觉得“中国武器不行,只有西方能保护你们”。要是大家都知道中国武器又好又靠谱,那西方的盟主地位、军火生意、地缘影响力都会受影响。比如之前埃及本来要订法国阵风战机,看到歼-10C的实战表现后,直接把订单取消了,转头就考虑买中国的;印尼也暂停了跟法国的大合同,想跟中国合作。这可把西方军火商急坏了,所以媒体更得使劲念叨“没实战”,好把客户抢回来。 其实说到底,西方媒体反复说“中国武器没经过实战检验”,根本不是技术问题,而是利益问题、面子问题、战略问题。他们怕中国武器抢了生意,怕中国军工超越自己,怕自己的霸权地位动摇,就用这种话术来抹黑、打压。可事实终究是事实,歼-10C打胜仗的战绩摆着,无人机在中东的表现看着,越来越多国家愿意买中国武器,这些都比西方媒体的嘴靠谱。 现在大家也看明白了,他们越说“没实战”,越说明中国武器让他们坐不住了。等哪天中国武器的实战例子再多些,他们说不定又会换个新说法,但不管怎么说,武器好不好,不是靠媒体一张嘴,而是靠真本事说话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