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市早苗与正式成为日本第104任首相,成了日本第一个女首相。尽管高市早苗在理念上是反华的。但当上了首相,要面对日本经济高度依賴中国市场的现实。 过去几年,她在议会演讲里没少点名中国,领土争端、历史认知这些热点,她总拿数据砸人,说什么东海渔业协议得加强巡逻,半导体依赖得赶紧脱钩。靖国参拜那事儿,更是让她在国际上树敌,北京那边多次点名批评,说她破坏中日关系基础。这些言论听着痛快,在日本右翼圈子受欢迎,但也让她背上“反华急先锋”的名头。说白了,她理念上就是保守路线,相信日本得靠美日同盟顶住压力,军事上推自卫队扩权,经济上搞供应链重组,避免卡脖子。 可一当上首相,这套路子就得变调了。日本经济这摊子事儿,大家都知道,离不开中国市场。2025年数据摆在那儿,日本对华出口占总出口两成多,汽车、电子零件、机械设备这些支柱产业,供应链里中国环节占比高得吓人。RCEP协定签了之后,中日贸易额还在涨,互补性强,日本企业在中国设厂的多,撤不干净。全球保护主义抬头,特朗普那边关税威胁一出,日本对美出口都降了1成,汽车出口直线下滑2成。要是高市真按她从前那股劲头来,贸然搞脱钩,国内企业先炸锅。丰田、索尼这些巨头,生产线在中国转得飞起,成本一拉高,股价就得抖。2025年上半年,日本经济复苏本来就磕磕绊绊,通胀压力大,工资涨不动,消费疲软,再来场对华贸易摩擦,失业率准得蹿升。 她上任第一天,就得面对这现实。组阁名单一公布,经济大臣挑了务实派,外交上也安插了能谈事儿的人。过去她爱喊口号,现在得算账了。中国市场不光是出口口子,还是进口来源,稀土、锂电池这些关键矿产,日本依赖度高,越南澳大利亚那边虽说在拓,但短期补不上窟窿。北京那边反应快,当天就发话,警告别走老路,破坏稳定。高市回应时,语气软了点,说要保持良好关系,焦点放经济合作上。这转变听着正常,首相这位置,本来就不是说说而已,得顾大局。党内她有右翼后盾,但少数执政的局面,让她没法任性。公明党离联后,自民加维新刚过半,政策一推不动,选民就翻脸。 中日关系这块儿,短期看有摩擦,但长远得找平衡。历史问题上,她估计会收着点,不再公开拜鬼,改走私人渠道谈渔业协议。经济上,遏制政策肯定有,但不会一刀切。比如半导体审查加强,但RCEP框架下,高铁技术交流、气候合作这些项目得继续。2025年全球供应链分裂加剧,日本企业已经在多元化,部分矿产转向东南亚,但中国份额还是大头。贸易谈判里,北京会用关税回应,日本则推补贴本土生产。军事上,东海巡逻不会停,但大规模对抗风险低,美日同盟是底线, 高市这首相,任期开头就考验手腕。国内经济数据改善是关键,物价高企、少子化这些老大难,得靠对华贸易稳住。国际上,特朗普访日是头等大事,关税谈判得咬牙扛,美日同盟还得紧。党内派系平衡更累,右翼要强硬,温和派要务实,她夹中间,步子得小点走。说到底,日本经济体量在那儿,依赖中国是事实,理念再硬,也得接地气。过去安倍时代就这样,喊得响,做得稳。中日互动,机遇在经济,挑战在安全,2025年这格局,估计得磨合一阵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