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不向中国低头?宁愿裁员9000人卖公司,也不将技术转让给中国。 这家公司正是英国的罗罗集团,一家有一百多年历史的工业巨头。可能有人对“罗罗”这名字不熟,但要是说起劳斯莱斯汽车,估计没人不知道——早年间罗罗就是造劳斯莱斯和宾利汽车的,后来才专心做更核心的生意。 现在它的主打产品是航空发动机,咱们坐飞机时碰到的波音、空客大飞机,好多装的就是罗罗的发动机,除此之外,它还造船舶动力、核动力设备,算得上是“动力领域的老大哥”。 可就是这么家老牌企业,前几年遇上了大麻烦。2020年疫情突然来了,全球飞机都停在地上没人坐,航空公司自然不会再买新发动机,也没钱做维护,罗罗的订单一下掉了大半。 要知道,航空发动机这行看着风光,研发得砸几十上百亿,资金链全靠老客户的订单和维修款撑着,订单一断,立马就扛不住了。那会儿罗罗账上的钱只够撑半年,无奈之下只能裁员,一口气裁了9000多人,还变卖了不少资产,简直是断臂求生。 就在这节骨眼上,咱们中国向它抛了橄榄枝。当时中国商飞正在搞C919大飞机,急需先进的航空发动机技术,不光愿意签大额采购订单,还想花钱买它的技术专利,等于直接给罗罗送“救命钱”。按说这是天上掉馅饼的好事,可罗罗想都没想就拒绝了,宁愿继续裁员卖资产,也不肯松口转让技术。 这事儿看着实在反常,其实背后藏着好几层原因。最核心的一点,就是罗罗手里的航空发动机技术太金贵了,堪称“大国重器的心脏”。航空发动机有多难造?全世界能造顶尖水平的就那么几家,比造原子弹还考验工业实力,叶片得在几千度的高温里高速旋转,还得扛住巨大的压力,材料、工艺全是机密。 这种技术可不只是做生意的筹码,更关系到国家的国防安全,比如战斗机、轰炸机的发动机都和民用的同根同源,随便转让等于泄露战略机密。 而且罗罗根本没法自己做决定,它被国际上的政治关系绑住了手脚。英国是美国的铁杆盟友,这些年美国一直拉着盟友搞技术封锁,生怕中国掌握核心科技。 早在2018年,美国就瞎嚷嚷说中国“强制技术转让”,其实咱们中国法律早就明确了,技术合作全看企业自愿,从来没逼过谁。可美国不管这些,硬是给盟友施压,不让它们把关键技术卖给中国。罗罗要是敢把发动机技术转让给咱们,不光会被美国制裁,连欧洲的市场都可能丢了,风险比接受中国的帮助大多了。 还有个私心,罗罗怕把技术卖出去,自己就没饭吃了。它靠这门技术垄断市场一百多年,要是中国学会了造同款发动机,以咱们的制造能力,用不了几年就能做出性价比更高的产品,到时候全球客户都跑中国来买,罗罗的饭碗不就被抢了?这就像老木匠不肯传手艺,怕徒弟学会了抢自己生意,只不过罗罗守的是百亿级的市场。 再说了,罗罗心里还抱着侥幸,觉得撑过疫情就能缓过来。它毕竟和波音、空客合作了几十年,老客户关系摆在那儿,只要航空业恢复,订单自然会回来。要是为了眼前的救命钱卖了核心技术,将来行业回暖了,自己就成了没牙的老虎,再也站不起来了。 不过这事儿也给咱们提了个醒:核心技术真是买不来、求不来的。当年罗罗拒绝转让技术后,咱们没气馁,一门心思搞自主研发,把钱和人力都投到发动机项目上。现在好了,C919大飞机已经实现商业首飞,配套的国产发动机也越来越成熟,再也不用看别人脸色。 回头再看罗罗,虽然挺过了疫情,但日子也没多好过。航空业恢复得慢,加上中国自己能造发动机了,它的市场份额还在慢慢缩水。要是当年它能放下偏见,和中国好好合作,说不定现在早就赚得盆满钵满,也不用裁那么多人。可世上没有后悔药,这也印证了一个道理:把技术当“挡箭牌”不如搞合作,靠封锁求生存终究走不长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