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又要割韭菜了:苹果8条产线从中国搬到印度后,印度拿出1961年法律,说苹果不

萧兹探秘说 2025-10-23 15:54:04

印度又要割韭菜了:苹果8条产线从中国搬到印度后,印度拿出1961年法律,说苹果不能只交印度的税,而且全球营业额的总税收… 2020年那会儿,印度为了把苹果这条大鱼钓过来,简直是把“诚意”挂在脸上。眼看苹果把8条生产线从中国挪到印度,从零部件组装到成品出口一步步落地,印度当时给的政策甜得很——单一品牌采购能享三年免税,搞前沿技术制造还能再续五年优惠,连开零售店的税率问题都特地开会协调,生怕怠慢了这位“金主”。 那会儿苹果的合约制造商光是新设施就招了5.5万人,计划每年从印度出口50亿美元的iPhone,怎么看都是双方共赢的热闹场面。 可谁能想到,等苹果的生产线转起来了,厂房建好了,印度转头就把压箱底的1961年《所得税法》翻了出来。这法律按理说2015年还修订过,当时特意说了给外国投资者免征替代性最低税,怎么这会儿突然变了说法? 印度税务部门直接放话,苹果不能只交在印业务的税,得把全球营业额的税收也算上一份。这哪是征税,分明是看准了苹果进来就不好脱身,伸手割韭菜来了。 苹果也不是没跟税务部门打过交道,当年在欧盟被指控把利润转移到爱尔兰,被追着补130亿欧元的税,可那好歹是针对欧洲区域的利润动手。印度这波更狠,直接把算盘打到了全球营业额上,相当于苹果在全世界赚的钱,都要分印度一杯羹。 更有意思的是,印度拿出来的还是半个多世纪前的老法律,这种“新账旧法算”的套路,早就不是第一次用了。 德国大众去年才刚吃了大亏,就因为用“零部件分批进口”模式,被印度追着要14亿美元的税,要知道大众在印度一年净利润才1100万美元,这罚单直接是净利润的127倍。50多批零配件被海关扣着,经销商的供应链都断了,不服气打官司还不知道要耗到什么时候。 更早之前,沃达丰2007年收购个资产,印度转头就要追20亿美元税,这场官司从最高法院打到国际仲裁,拖了13年才了结。英国石油公司、法国保乐力加也都被这么套路过,要么花钱和解,要么耗在漫长的诉讼里。 现在轮到苹果,估计也是进退两难。当初为了搬生产线,光是厂房建设、供应链配套就砸了不少钱,要是现在撤出去,这些投入全打了水漂;可不撤,就得面对这笔没头没尾的“全球税”。印度算准了苹果舍不得放弃好不容易建起来的产能,毕竟iPhone零部件虽还依赖中国,但组装线挪一次地方的成本高得吓人,短时间内根本没法轻易转移。 说白了,印度这套“先甜后苦”的把戏早就玩熟了。先抛优惠政策把外资骗进来,等企业扎下根、投了钱,再翻出老法律或者改个政策解释,伸手要钱。美其名曰“规范税收”,实则就是盯着外资的钱袋子,反正你跑不掉,不掏钱就给你找各种麻烦——扣货物、查账目、拖审批,总有办法让你服软。 苹果大概也没料到,自己躲过了欧盟的税务稽查,却栽在了印度的“老法律”手里。当年在欧洲好歹还能上诉说理,到了印度,光是跟税务部门扯官司就能耗个十年八年,保不齐最后还是得乖乖掏钱。 这波操作下来,估计其他想往印度搬生产线的企业都得犯嘀咕:今天能对苹果要全球税,明天是不是就能对别家故技重施? 印度这韭菜割得倒是熟练,可忘了之前保乐力加直接给莫迪发警告,说税务纠纷再不解决就不投钱了。要是真把外资都惹毛了,以后谁还敢来?不过眼下苹果显然是被架在了火上,这1961年的老法律能不能薅到苹果的羊毛,恐怕还得看这场拉锯战最后怎么收场。

0 阅读:5
萧兹探秘说

萧兹探秘说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