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池产业占全球近七成份额,工信部四点建议指向高质量发展新路径技术创新从实验室

一直追娱 2025-10-23 11:15:18

中国电池产业占全球近七成份额,工信部四点建议指向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技术创新从实验室到产业化落地的新机遇正在涌现,绿色投资逻辑需从产能扩张转向价值创造。

在全球新能源革命的浪潮中,中国电池产业已确立全球领先地位。今日在2025新能源电池产业发展大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发展中心党委书记、副主任柳新岩透露,全球电池出货量前10的企业中,中国企业占据6席,占总出货量的比重高达69%。

这一数据背后,是中国电池产业从“量的积累”向“质的飞跃”的战略转型。工信部提出的四点建议,为产业下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也预示着潜在的投资机遇与风险。

产业现状:从规模领先到质量突围

中国电池产业已构建全球最完整的产业链,在规模、技术、成本上全面领先。2024年中国动力电池装车量达到548.4GWh,同比增长41.5%,预计2025年将达752.4GWh。

但产业也面临产能结构性过剩、同质化竞争加剧的挑战。中国电池工业协会理事长刘宝生指出,行业竞争维度已发生根本性变化——从“谁的产能大”转向“谁能解决场景需求”。这一转变促使企业不再单纯比拼产能规模,转而聚焦特定场景的解决方案。

随着欧盟《电池与废电池法规》要求2027年2月起车用电池需具备“电池护照”才能进入市场,中国电池企业的出海布局面临新的合规挑战。绿色化与数智化正成为新的竞争门槛。

四点建议背后的投资机会解析

1 技术创新引领:固态电池与材料体系突破

工信部首次明确将全固态电池、金属空气电池等新一代电池技术作为系统布局重点,这标志着政策扶持从普及型技术向前沿技术倾斜。

固态电池研发已进入关键阶段。在遂宁国际锂电产业大会上,“铜芯智固”固态电池镀镍合金箔等多款创新产品亮相。中国科学院院士成会明在近期论坛上分享了《二维材料基固态电解质探索》的研究进展,为固态电池材料突破提供新思路。

氢混动力电源系统成为低空经济新方向。加拿大皇家科学学院院士陈忠伟提出的“600Wh/kg氢混动力电源系统”,电堆比功率达1500Wh/kg,可适应-40℃至80℃的宽温域工作环境,已在多旋翼无人机上初步应用。

投资预判:固态电池产业链上游材料企业(固态电解质、高镍正极材料)和中游电池制造企业将获得资本青睐。氢燃料电池与锂电池混合动力技术公司在低空经济、电动船舶等特定场景有较大成长空间。

2 供应链韧性:资源回收与多元应用

工信部鼓励电池企业在锂资源回收和盐湖提锂技术等方面加大研发,旨在减少对进口资源的依赖。

电池回收市场潜力巨大。数据显示,2025年中国动力电池实际回收量将超50万吨,废旧电池回收利用行业产值预计达671亿元。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表示,先进企业的镍钴资源回收利用率已达95%左右,锂的回收率也超过90%。

应用场景拓展成为消化产能关键。电池企业正加速向工程机械、船舶、农机等领域渗透。例如,双登集团推出的智算中心“绿电+储能”一体化方案,明确标注“温差

0 阅读:19
一直追娱

一直追娱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