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苹果8条产线从中国搬到印度后,印度拿出1961年法律,说苹果不能只交印度的

小张的社会 2025-10-23 09:53:59

印度:苹果8条产线从中国搬到印度后,印度拿出1961年法律,说苹果不能只交印度的税,而且全球营业额的总税收…   一份高达 500 亿卢比的税单突然摆在苹果面前,让这家正忙着在印度扩张产能的科技巨头陷入了两难境地。   这并非临时起意的罚款,而是印度税务部门依据 1961 年颁布的《所得税法》提出的要求,核心诉求是苹果不仅要为印度境内的营收缴税,还需将全球营业额纳入印度的征税范围,这一操作瞬间让全球科技圈哗然。   苹果为了推进供应链多元化,早已加速了向印度的产能转移。按照规划,到 2026 年,所有面向美国市场的 iPhone 都将实现 “印度造”,目前苹果已要求合作伙伴塔塔集团在泰米尔纳德邦新建两座全流程制造中心。   目标是在 2025 年底将印度的 iPhone 产能从每年 3500 万部提升至近 7000 万部。   为了配合这一战略,苹果此前已经将 8 条生产线从中国迁移至印度,仅 2025 财年印度组装 iPhone 的产值就达到了 220 亿美元,同比增长 60%。   可就在苹果投入巨资搭建生产体系时,印度的税务调查来了,这场始于 2021 年的探针针对的是苹果印度分公司的转让定价 practices,税务部门认为其存在潜在的逃税行为,因此提出了巨额补税要求。   印度拿出的 1961 年《所得税法》并非新法规,其中第 66A 条款明确规定,非居民企业或外国实体从印度的商业关联中获得的收入,都应被视为在印度产生的收入并依法征税。   更关键的是,该法律将 “外国收入” 定义为任何在印度境外产生、积累或收到的收入,这意味着在印度设有生产基地的苹果,其全球营收都可能被认定为与印度业务存在关联。   这种跨越半个多世纪的法律适用,让苹果始料未及,要知道当初苹果选择印度,很大程度上是看中了当地的生产补贴和对美出口零关税政策,如今却面临着远超预期的税务成本。   反观中国,作为苹果曾经的核心生产基地,始终保持着稳定的营商环境和成熟的产业链配套。即便部分产能外迁,苹果 187 家核心供应商中仍有 157 家扎根中国,从芯片到屏幕的全链条供应能力至今难以被替代。   中国内陆地区凭借完善的基础设施、稳定的电力供应和高素质的产业工人,吸引了大量沿海制造业转移,仅 2024 年中西部地区的出口额就达到 6300 亿美元,增长幅度高达 94%,这样的产业韧性是印度目前无法比拟的。   印度虽然通过生产挂钩激励计划投入了大量补贴,但其制造业占 GDP 的比重始终卡在 14% 左右,2023 年外国直接投资更是下降了 16%,基础设施薄弱、劳动力效率低下等问题一直制约着其产业升级。   苹果在印度的困境还不止税务争议,产能扩张背后的隐忧早已显现。目前印度工厂的生产效率远低于中国,郑州富士康高峰期日产 iPhone 可达 50 万部,而印度 2024 年全年产量仅 500 万部,且良率只有中国工厂的 80%。   为了推进高端机型的生产,苹果不得不从中国调派数百名工程师赴印指导,核心零部件也仍有 70% 依赖中国供应,这种 “表面转移、实质依赖” 的模式,让供应链多元化的初衷大打折扣。   更尴尬的是,印度税务部门此次并非只针对苹果,谷歌、亚马逊等科技巨头也同样面临着高额税单,复杂的营商环境让不少外资企业望而却步。   这场税务风波无疑给苹果的全球布局敲响了警钟,也让外界重新审视不同市场的产业竞争力。中国凭借多年积累的产业链优势、稳定的政策环境和高效的生产体系,依然在全球制造业中占据着不可动摇的地位。   而印度想要真正成为 “世界工厂”,恐怕还需要先解决基础设施、政策连续性和营商环境等一系列根本问题。   那么问题来了,面对印度的税务压力和生产瓶颈,苹果会调整其供应链战略吗?中国制造业的核心优势还能在全球产业链重构中持续发挥作用吗?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看法。

0 阅读:54

猜你喜欢

小张的社会

小张的社会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