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不如人?为啥中国空间站只能上3个人,而国际空间站却能达到十几人?说的直白一些,

繁梦间 2025-10-23 00:46:08

技不如人?为啥中国空间站只能上3个人,而国际空间站却能达到十几人?说的直白一些,差别就是我们是私人别墅,而国际空间站就是群租房,中国空间站是我们自己造的,可以最大化让自己人利用,而国际空间站就不行,是多个国家共用的,他们只能挤一挤。 很多人一聊起空间站,张口就问能住几个人,拿中国空间站常驻3人,对比国际空间站的6到7人,似乎就得出了个结,但其实人数只是表象,我们的“天宫”,一百个零件都是自家产的,整体规划,T字构型利索得很,大约70吨的组合体,内部给了将近120立方米的实用空间,每一寸都物尽其用,因为是全新打造,系统之间还能互相打配合,万一核心舱有状况,问天实验舱随时能顶上,接管整个空间站的控制。 而国际空间站像一个由16个国家共同搭建的超级乐高,宏伟是真宏伟,总重超过400吨,但问题也出在这,大家技术标准不一样,舱段对接得靠各种转接头,这就导致它近千立方的巨大空间里,有不少被复杂的线路和冗余设备占了,利用率打了折扣,更要命的是,它运行二十多年,五百多个部件都过了保质期,漏气问题频发,修起来还因为标准不一特费劲。 运行起来,这笔经济账就更不一样了,中国空间站厉害的地方,在于它有个超强的“内循环”系统,超过95%的水,九成以上的氧气都能回收再利用,这意味着,我们对地面“快递”的依赖度特别低,一艘天舟货运飞船装上6.5吨物资,就够3个人踏踏实实用上9个月。 国际空间站很大程度上还得靠地面频繁补给,水、氧气、食物都得一船一船往上送,连NASA自己都承认,在这项再生技术上已经落后了,这直接导致后勤压力巨大,一年维护费用高达13亿美元,由所有参与国分摊,而我们这边,加上30%转化率的超高效率太阳能板供电,一年的运营开销大约是3亿美元。 空间站是用来搞科研的,人多就一定产出高吗?这得看人是怎么用的,中国空间站常驻3个人,但自动化程度极高,机械臂能自己抓取飞船、搬运设备,梦天实验舱那个世界最大的货物气闸舱,能让货物自动出舱,宇航员省下了大量体力活,就能专心对付那25个标准化的科学实验柜,到2024年底已经干了181个项目,拿到了超300TB的数据。 国际空间站常驻六七个人,一部分原因是要满足各个国家“派人打卡”的需求,科研项目需要雨露均沾,更关键的是,宇航员的工作环境也影响效率,“天宫”里噪音低,有独立卧室,舒适度高,而国际空间站的环境相对嘈杂,有时还得睡在临时睡袋里,这无疑会影响长期工作的状态和效率。 所以别再纠结人多人少了,国际空间站是那个时代国际合作的伟大象征,它的庞大和复杂是历史的必然,而中国空间站,站在新的技术起点上,走出了一条成本可控、目标集中的高效路线,未来的太空探索,比的不再是谁的摊子铺得大,而是谁能玩得更久、更有效率,在这点上,“天宫”确实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思路。

0 阅读:0
繁梦间

繁梦间

不被定义,庆幸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