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出手带动多国“冷冻”与台关系,台湾已近“黄昏”?被特朗普警告别制造麻烦之后,赖清德再遭遇两重打击:一是美智囊建议华府要强力约束赖清德破坏台海稳定;二是多国接连拒绝与台湾签署自由贸易协定,使得赖清德宣称的经济韧性大受打击。 特朗普的关税大棒一挥,全球经济秩序被打乱,却意外让各国在台湾问题上变得更加谨慎。 说白了当美国对盟友和对手都加征关税时,谁还愿意为了台湾地区而得罪中国大陆这个巨大的市场呢? 最近《日经亚洲》的报道点明了一个现实:几乎所有的国家都把台湾当局晾在了一边,不愿推动与台湾的贸易协议谈判。 台湾一直试图与澳大利亚、新西兰、加拿大、日本以及多个东南亚经济体签订经济合作协议,但这些请求几乎全部石沉大海。 比如说加拿大,虽然在今年4月大选前已经与台湾完成了贸易谈判的文本磋商,但新上任的卡尼政府却迟迟不肯签署,反而转身与印尼签下了贸易协议。 这种冷淡态度背后,是各国在特朗普制造的混乱中,不得不做出的理性选择,没有什么比与中国大陆维持稳定关系更重要。 特朗普政府对台湾的态度更是充满了实用主义色彩,他公开质疑为什么美国要保护一个“抢走美国芯片生意”的地区,并对台湾征收20%的关税,远高于对日韩的15%。 更让台湾业界气愤的是,美国商务部长甚至提出要求,让台湾将一半的芯片产能转移到美国。 这种赤裸裸的利益索取,让赖清德当局鼓吹的“台美关系史上最好”彻底破功。 说白了,美国在台湾问题上的考量越来越现实,不愿被卷入高成本的冲突,而是更倾向于直接从台湾榨取经济价值。 这也导致了台当局的处境可谓内外交困,对外所谓的“国际空间”被不断压缩;对内,由于谈判过程黑箱操作,业界和民众的不满情绪日益高涨。 当台湾的半导体产业可能面临100%的关税时,而传统制造业又因关税差异失去相对日韩的竞争力,台湾的经济命脉受到了严峻考验。 问题在于,赖清德当局不仅未能有效应对,反而在“倚美谋独”的路上越走越远,这无异于挖肉补疮,进一步牺牲台湾的经济自主性和民众福祉。 说到底,各国对台湾的冷淡反应,根本原因在于一个中国原则已成为国际社会的普遍共识。 182个国家与中国建交,意味着任何与台湾地区的官方往来都会触碰红线,当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增加时,各国自然会优先考虑与中国大陆这个庞大市场的关系。 兰德公司最近的报告也暗示,美国与其耗尽资源硬碰中国,不如采取更加务实的策略,这种理性声音虽然目前未必能完全改变特朗普政府的政策,但确实反映了一种现实趋势。 台湾的未来从来都不取决于特朗普的一时政策或者某些国家的暧昧承诺,而是系于两岸关系。 历史与现实都清晰地指向一个结论:唯有认同一个中国原则,台湾才能避免被边缘化,台湾同胞的真正利益才能得到保障。 继续抱着“台独”幻想,甚至不惜将整个台湾的经济命脉作为赌注,最终只会带来更大的孤立和损失。 当然,以上都是个人观点,对此您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可以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台湾民众也团结起来了!”看到大陆硬刚特朗普,台湾专家哭了,岛内网友空前团结,随
【34评论】【51点赞】